近期多发!龙岩疾控最新提醒!

发布时间:2024-11-01 11:33  浏览量:4

11月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昼夜温差加大,发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风险增加。龙岩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广大市民: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谨防 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登革热以及食物中毒的发生,及时增减衣物,防寒保暖。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流行性感冒的主要流行季节。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进入11月份以后,流行性感冒病例数可能增加,同时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能发生暴发疫情,应做好防护措施。

主要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多喝白开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02

出行注意

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门戴口罩,减少疾病交叉感染,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手帕、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03

做好晨午检

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环境卫生,认真落实晨午检、病因追踪、病愈返校、通风消毒和病例报告等措施,关注学生身体健康。

04

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手段,建议老年人、学生、儿童等人群到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接种流感疫苗。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11月已进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以粪-口传播为主,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也可传播,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医院、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应做好防护。

主要预防措施:

01

预防感染性腹泻,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

03

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

04

各类学校等集体单位一旦发现胃肠道症状病例异常增多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通过蚊子(伊蚊)叮咬传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流行季节一般为每年的5-10月,高峰期为7-9月。目前美洲、非洲、亚洲和东南亚等区域受登革热影响严重,我国登革热疫情较往年整体呈现升高趋势,与 我市毗邻的广东省目前登革热疫情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我市仍存在较高的登革热输入风险。广大市民若前往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切记要注意防范登革热。

主要预防措施:

01

防止蚊虫叮咬

到户外活动时,要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等。

02

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

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3至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内的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03

提高自我就诊意识

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居史信息。

断肠草中毒

PART.01

什么是断肠草?

断肠草又名钩吻、胡蔓藤、大茶药、狗向藤等,是民间各地用来称呼有毒植物的俗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钩吻。从断肠草植株中分离出的生物碱—钩吻素,是很强的神经抑制剂,它全株有毒,其根、茎、叶均含有生物碱,根部生物碱含量最高,其中又以根皮为最高。我市部分地区分布有断肠草,集中在每年的11月份到翌年的1月份开花。 钩吻的花像金银花,它的根像五指毛桃,经常伴随五指毛桃生长,所以很容易被误摘从而误食。误食方式:泡茶、煲汤、自制药酒等。

断肠草(钩吻)

金银花

断肠草中毒症状

PART.02

断肠草引起的食物中毒,轻则头晕、恶心、呕吐、腹痛、乏力,重则出现抽搐、昏迷、肺水肿、呼吸和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PART.03

如何预防断肠草中毒?

由于断肠草与许多中草药的外观极为相似,非药学专业人员难以辨认,引起断肠草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采误食。因而,提醒大家应提高警惕,做到“四不”:

不要乱采食山野花自行煎煮服用

不要乱采类似药草来浸泡药酒

不要擅自饮用无标签不确定安全性的药酒

不要用所谓“祖传”经验去甄别

PART.04

误食断肠草如何救治?

1.第一时间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如中毒早期、神志清醒,可以通过物理刺激(如手指抠喉咙等)催吐,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2.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带上剩余中毒食物一起前往医院,以便医生甄别及用药。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