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寒中来!三九寒冬,防寒、驱寒湿这4个方法特别好用,你也试试吧~

发布时间:2024-12-25 16:49  浏览量:9

俗话说:“病从寒中来”,中医调养特别注重防寒和排寒。尤其冬三九这段时间,是一年里天气最冷、阴气最重、阳气最弱的时候,更要多注意保暖,避免寒邪趁虚而入。

“寒邪伤阳”,寒为冬之主气,阳气受损会导致人体处于受寒状态,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和各器官正常运转,会消耗很多能量,容易引起体虚,人常常会觉得倦乏、没精神;

“寒主凝滞”,三九寒冷时,容易引起气血凝结,新陈代谢变慢,垃圾堆积体内,导致经络阻塞不畅,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中风、肿瘤;

“寒主收引”,寒邪之气侵入人体经络关节,容易引起筋脉的拘急挛缩,就会出现比较常见的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等问题;

护好这4个穴位

谨防寒邪入体

1、脖子上的大椎穴

神仙都怕脑后风,说的就是大椎穴。手足三阳经络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这里如果着了凉,很容易肩颈僵硬、头 痛、咳嗽、感冒。

出门最好戴围脖,把大椎穴护住。特别是容易咳嗽、感冒的朋友。大椎穴暖起来,肺就不凉了。肺弱了,皮肤毛孔容易堵。

2、腰背部的神阙穴和八髎穴

肚脐是神阙穴,这里如果受凉,很容易拉肚子、宫寒、消化不 良,也更容易生病。因为当身体遭受外邪的时候,会调用中焦的能量去打仗,为了让身体不受寒凉侵袭,脾胃的能量被调走,脾胃就更容易虚弱了

屁股后面的这一块叫做八髎,好些人屁股会很凉,尤其是八髎穴附近,摸上去发凉僵硬,轻轻拍打就很痛,皮肤是暗黑的,粗糙的,这说明这里经络不通。

3、脚踝附近的三阴交穴

俗话说,寒从脚底入,脚冷全身都会感觉冷,如果你脸色好不好,和脚踝关系特别大,这里着了凉,人很容易就气滞血瘀了,而且下肢气血因为寒冷运行慢的人,也更容易上半身上火。

人体有3个排寒通道

寒湿重三九天快用起来

想要把体内寒气彻底地排出体外,先要了解人体3个重要的寒气通道:

· 消化道:身体前面的经络之寒主要集中在胃部和大肠经,我们可通过食物残渣把寒气排出;

· 后背:背部是寒邪侵犯“重灾区”,常会出现腰部、背部的僵硬或酸痛,我们可通过后背排寒;

· 双脚:脚作为诸阴之汇,离地面最近,特别容易受寒。它是寒气的入口,也是寒气的出口。

1、肠道排寒——姜枣茶

可以平时在家做,生姜2-3片,3颗大枣掰开去核,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再加入适量红糖即可。

一杯喝完,只觉温暖从口腔流至五脏六腑,能有力驱散肠胃寒气,还能预防调理风寒感冒。

2、后背排寒——三九灸

后背排寒,可以通过两大经络:督脉和两侧的膀胱经。

·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我们身体所有阳经归督脉管控,督脉通畅、暖和才能够阳气足;

· 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经络,上面有我们所有五脏六腑的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从此输注于背部。故而五脏六腑的寒气可以通过膀胱经排出体外。

《灸法医鉴》说艾灸:温经通络、祛湿散寒;升阳举陷、回阳固脱;消淤散肿、拔毒泄热;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马上就要迎来三九天,此时正是驱寒湿、补阳气的黄金期,可以利用铺姜灸,排一排长期积压在体内的寒气。

3、脚部驱寒-多泡脚

泡脚可以温阳驱寒,热向上升,脚暖了全身都暖,阳虚、体寒者在三九寒天泡脚时加入温经散寒的药材,比如艾叶、生姜、紫苏,可以更好地帮助温通全身,散除外寒,让身体温暖舒适。

三九最冷,一旦受寒,寒冷状态下的身体往往不敏感,甚至得了大病也麻木不觉——这也是很多人一生病就是大病的一个关键原因。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如果不想来年春天感染温病(多指传染病),就要避免在冬季被寒邪所伤。

尤其是那些本就体质虚弱、虚寒、阳虚的人,可以试试今天分享的这几个方法,做好防寒、及时排寒邪之气、补足体内的阳气,才能过好这个冬天。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