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转“春生”,大寒节气要牢记这些养生要点
发布时间:2025-01-20 14:15 浏览量:4
今天(1月20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时节寒冷且干燥,也是由“冬藏”到“春生”的转折点,天气时寒时暖,养生防病应注意防寒保暖、养阳滋阴、舒筋通络,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
○大寒来了,身体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
大寒节气人体阳气逐渐升发,若升发不畅,又遇气候寒冷,人容易出现后背酸紧、颈腰部僵硬疼痛或者头晕眼花、胁肋胀痛等症状。同时,这一时期内火易生,体内热气若散发不出去,易导致津液被消耗,出现口舌生疮、咽喉疼痛、情绪烦躁、口苦便秘等表现。
如有轻度不适,可通过刮痧、捏脊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松解肌肤腠理,疏通阳气走行的经脉,推动气血运行;还可利用艾灸疏散外寒、活血暖身,增强御寒能力,调整全身气血经络。
此外,泡温泉可以温阳祛寒,通调血脉,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气血不通引起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并缓解精神紧张、改善睡眠。
○大寒时间,不宜剧烈运动!
“大寒节气仍然十分寒冷,人们应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宋佳艺说,这一时期仍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外出注意保暖,重点护好头、胸背、足等部位。
大寒时节气温低,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可以选择一些室内运动项目,如瑜伽、太极、健身操等,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受寒风侵袭。当然,如果天气允许,户外散步、慢跑、跳绳等轻度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需注意,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防止感冒。
○内外要兼修,情志调养不容忽视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即身体与精神的健康同等重要。在大寒时节,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感到情绪低落、抑郁。
因此,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多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适当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练习书法等,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大寒时节,怎么吃才养生?
大寒是“冬藏”与“春生的”转折点,此时饮食既应讲究温补,又要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准备。
饮食应从温补转变为清补,并遵循升阳散寒原则,应少食大温大热食物,适当添加清淡的蔬菜,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宜多吃木耳、芝麻、兔肉、鸭肉等补阴食物,搭配萝卜、西红柿、山楂等和胃消导食物;烹饪时加入生姜、花椒、苏叶、香菜等味辛性温的食材,还能顾护正气、驱邪防病。
推荐食谱
胡椒根淮山猪肚汤
原料:猪肚1个、土鸡半只、枸杞10克、红枣6个、胡椒根40克、鲜淮山250克、龙眼肉10克。(3-5人份)。
做法:
1.猪肚洗净,灼水备用;土鸡洗净切块,灼水备用。
2.把肉块、胡椒根、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1500毫升,砂锅煮开后小火煲1小时,加鲜淮山煲半小时,再将猪肚捞起剪小块,加龙眼肉、枸杞、红枣煲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补虚。
桂圆红枣粥
原料:桂圆肉15克、红枣5颗、糯米50克、适量冰糖。
做法: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 30 分钟;红枣去核,与桂圆肉一同洗净。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待糯米快熟时,放入红枣和桂圆肉,继续煮至粥变得浓稠,最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桂圆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红枣则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黄芪枸杞炖子鸡
原料: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