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下20度冰屋里生活什么感觉?生火也不会融化,什么原理?
发布时间:2025-01-29 16:30 浏览量:6
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生活着一群因纽特人,他们常年以吃生肉、住冰屋为生。你一定很好奇,当地气温常年在零下50度。
实则不然,冰屋反而能帮助他们抵御严寒,而它保暖防寒的原理,主要在于其建筑材料,也就是冰和雪的物理特性。冰和雪都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有效隔绝热量的传递,使屋内热量不易通过冰屋传导到屋外。
并且你还可以看到这些冰屋内没有窗户,只有一扇门通往冰屋内外,而且这扇门还普遍低于冰屋的整体高度。这样一来,屋内的热空气就会上升聚集在屋顶,冷空气下降聚集在门口低矮处,确保了屋内的热量不会流失。而这种结实不透风的构造,也能够把寒风拒之屋外,减少了冰屋内外空气的对流。
房门外,因纽特人通常会将兽皮什么的,保暖性物件挂在上面当做门帘。这层门帘也起到了,隔绝门内外冷热空气的作用。这一套设计下来,使屋内外的温差最大可相差30度。可即便如此,冰屋里仍处于零下20度的低温环境中,这不还是冷吗。别担心,在冰屋里还能生火呢。
其实是不会的,毕竟冰屋的外部环境,是零下50度的北极地区,冰屋里的这点热量根本不足以将冰屋给融化掉。即便有些融化的迹象,这些水滴也会慢慢结成一层光滑结实的冰壳,反而延长了冰屋的使用寿命。据北极探险家们的报道称,待在这些冰屋里,即便屋外就是零下50度的低温环境,在屋内也可以不穿毛衣就能感觉到温暖。
几千年前,人类最后一支迁徙大军,从亚洲出发跨过白令海峡向美洲进发,而在途中却遇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围追堵截和残忍杀戮。这群人便开始了且战且退的模式,直至最后退至到了北极圈内。久而久之,这群人就在北极地区生存了下来,他们就是因纽特人。
其实你观察因纽特人的形态特征,会发现他们不同于亚洲黄种人,他们的身材普遍矮小粗壮,眼睛细长。据说这种粗矮的身材脂肪厚,可以抵御寒冷。而细小的眼睛则能防止基地冰雪,反射的强光对眼睛造成的刺激。当然,真正帮助他们耐寒抗冷的,还是他们常年以高蛋白高热量的生肉为食。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小插曲了。因纽特人还有一个名字叫“爱斯基摩人”,这是印第安人给他们取的带有嘲笑性质的名称,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而“因纽特人”则是他们的自称,意思是“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