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结罩文学,在小红书上杀疯了

发布时间:2025-07-11 04:44  浏览量:5

“保护男人贞洁,从喉结罩开始。”

在一个熬夜刷手机的深夜,这句话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我的首页。

就像对暗号似的,一堆人在评论区里讨论颜色大小,讨论什么季节适合什么样的款式,

这样的场景还挺神奇的。

就仿佛“喉结罩”这东西,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新时尚单品似的,让我差点就要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跟丢了什么时尚潮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去搜索了一下“喉结罩”。

就仿佛有什么新世界的大门在我眼前打开了。

不得不说,这一届的网友们精神状态很美丽。

喉结罩最开始当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一个从价值观里诞生出来的虚构产物。

如名字一样,它是一块用来保护喉结的布。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问,喉结有啥好保护的?

没错啊,在现实中,在这个我们无比熟悉的世界里,喉结是不需要被保护的,它不会被人视作是羞耻的器官,也不需要拿东西遮挡起来。

可在“喉结罩文学”的世界里,喉结摇身一变,就成了羞耻的性感的,容易被人凝视的男性器官。

来随便感受一下吧。

当我在互联网上搜索喉结罩时,映入眼帘的结果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她们按照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了款式各不相同的喉结罩。

有些考虑到了成长期,有些则是考虑到了成年之后的“性感需求”。

可不要觉得,喉结罩文学就仅仅就只是这样了。

它还可以衍生出很多很多的故事设定,比如说,喉结罩文学世界里的男性从小就要佩戴它,

否则的话,可能会被人嘲笑,可能会被人骚扰。

比如说,一些人会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特意去购买“显大”,具有诱惑性的“色气”喉结罩。

再比如说,不佩戴喉结罩,可能会被视为一件不检点的事情。

听起来很荒谬对么?乍一看确实荒谬。

可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这喉结罩的每一条设定,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熟悉。

就好像现实中,我们也曾真的经历过似的。

请不要怀疑自己的直觉,因为男性的喉结罩,对标的其实是现实中的女性的胸罩。

它的出现,是为了讽刺那些发生在现实中的女性身上的荒谬事件。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一些博主还以喉结罩为主题拍摄了很多略显抽象的搞笑视频。

不瞒大家说,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她叫“方头明”。

前两年她靠着模仿油腻男而走红。

当时大家对她的评价是,被体育生腌入味了,被男人夺舍了。

因为她模仿的实在是太像了,尤其是在刻画那种猥琐而不自知,还觉得自己很帅的男人时,方头明甚至不需要说话,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足以令人窒息的无所适从。

就好像自己隔着屏幕也被人骚扰了似的。

方头明的模仿,让许多女生联想到了她们在现实中碰见过的事。

有人说,自己就曾被人这样偷拍过,

有人说,自己被类似的眼神打量过。

像这样的“方头明“们在现实世界里真的很多,可偏偏他们,在现实世界里,又特别容易被人忽视。

像这样的眼神上的,言语上的骚扰,不如肢体骚扰来的直接,所以被冒犯到生气的人,常常会被形容成“开不起玩笑”的人,恶劣的骚扰事件,最后往往也会被人用“小事化了”的态度对待。

这很不合理,但这是现实。

两年前我就说,方头明能红是必然的。

因为大家在她的身上,看见了很多他们的影子。

这句话放到现在来看,依旧受用。

当初的方头明是通过模仿来还原那些糟糕的场面,

现在的喉结罩文学,则是直接将现实中的性别对掉,直接让原本被骚扰的人,成为骚扰的那一方。

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说到底,无论是“喉结罩文学”还是“方头明”,藏在他们底色之下的,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女性困境。

区别可能只是,现在的女性,越来越不想忍了。

这其实是好事啊,说明时代确实在发生着变化,大家对于冒犯的尺度也在逐渐上升,

回想几年前,杨笠只是在脱口秀的节目上,说了一句“男人总是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而已,就登上了很多人心中的“封杀榜。

现在看来,那才哪跟哪啊,杨笠只是礼貌的说了句大实话而已。

虽说现在的喉结罩文学,相比那时的普信文学要尖锐不少,但我依旧觉得,调侃调侃几句也是真的无妨。

毕竟,在短视频平台上,男性调侃女性的视频存在的时间可比这久多了。

早些年有许多男网红都是靠女装演女绿茶婊才走红的。

闺蜜撕逼,闺蜜挖墙脚,怒怼绿茶婊同事之类的剧情,是他们最喜欢拍的,他们已经拍了很多年了。

怎么到了喉结罩这,就突然不行了呢?

都是玩笑,更何况,喉结罩还是一种半虚构式的玩笑了。

在现实中,不会有人真的要求男性脖子上带一个喉结罩出门,可女性们呢?别说内衣了,即使穿着正常穿衣服,她们也会有被骂的可能。

不穿内衣说她们不检点,穿的清凉点说她们勾引人,穿的保守点又说她们穿的土。

这个世界双标了太多年了。

当大街上不再肆意出现裸着的男人,当没人再敢对女性的器官指指点点,

我想,喉结罩文学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反过来说也一样。

世界乱了套了的时候,“文学”也就随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