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奎 ▏穿越时空的绮丽,简而不简:评《极简中国内衣史》
发布时间:2025-07-12 04:02 浏览量:4
笔者因多次参与《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之缘,与黄强教授结识。二人在若干研究议题上持有相似见解,于是通过微信保持联系。
黄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领域,其学术成果丰硕且陆续问世,笔者对黄教授的学术研究保持密切关注。
笔者自身研究聚焦于古代小说及山西壁画领域,古代小说中常见对人物服饰的细致描写,而壁画中人物服饰的绘制亦是研究核心。
黄教授的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笔者在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均时有借鉴。
《极简中国内衣史》一书的出版发行,为学术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与思考。
承蒙黄教授厚意相赠,笔者得以拜读此书。笔者耗费数时日,通读全书。虽为服饰研究领域之门外汉,然阅读此书收获颇丰,总体感受为穿越时空之绮丽。
该书虽以“极简”为名,但内容详实丰富,绝非浅薄。下文将就个人阅读感受展开略加论述。
《中国内衣史》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一、新颖视角,聚焦被忽视的领域
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与文化研究中,内衣这一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却又长期被遮蔽于外衣之下、羞于启齿的物件,往往处于边缘地带。
《极简中国内衣史》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叙述框架,将目光聚焦于内衣本身,从新石器时代的兽皮遮羞布起笔,顺着历史脉络,
历经夏商周的礼仪初创、秦汉的雄浑大气、魏晋南北朝的风骨流韵、隋唐的开放繁荣、宋元的精致内敛、明清的繁复奢华,直至近现代的中西交融与时尚变革,细致梳理每个时期内衣的形态、材质、工艺、穿着方式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社会风尚、审美观念、性别意识等诸多层面。
这种聚焦于微观生活史的写作视角,填补了以往宏大叙事中对日常服饰细节关注不足的缺憾,让读者得以从一个新颖而贴近生活的切口,深入体察中国历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重新认识那些被岁月尘封、却在生活里扮演着关键角色的内衣物件。
《极简中国内衣史》 黄 强 著
书中内容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各时期内衣特色跃然纸上。
先秦时期,内衣在礼仪制度的规范下初具雏形,麻葛、兽皮等材质的运用,既满足实用功能,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与身体的朴素认知,以及礼法对服饰的严格规训。
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棉、丝等优质面料丰富了内衣材质选择,裁剪技艺的进步让内衣更贴合人体曲线,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下,内衣的穿着搭配体现出等级秩序与道德观念。
唐代,开放包容的风气使内衣款式多样化,女性内衣外穿现象成为时尚潮流,凸显出盛唐时期人们大胆奔放的审美追求和对个性解放的渴望,从服饰细节映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自信与社会活力。
宋代,理学兴起,内衣设计趋于含蓄内敛,精美的刺绣工艺不仅展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更承载着含蓄婉约的审美情趣,折射出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
明清时期,内衣形制更加繁复精美,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繁复的款式与华丽的装饰背后,隐藏着封建礼教对女性身体的束缚与规训,以及社会阶层分化在服饰领域的深刻体现。
《三才图会》中的蔽膝(黄沐天设色)
三、图文并茂,增强阅读体验
作者精心挑选大量历史文物图片、古代绘画作品、文学作品插图等,巧妙穿插于文字叙述之中,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不同时期内衣的真实样貌。
这些图片不仅是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更如同一座座视觉桥梁,拉近了读者与历史的距离。如书中展示的出土汉代丝质内衣残片,让读者得以一窥汉代高超的丝绸纺织工艺;
唐代仕女图中女子外露的红肚兜,生动再现了唐代内衣外穿的时尚风尚;清代画像里的精致肚兜,细节之处尽显当时工艺的精湛与设计的巧妙。
图文相辅相成,使阅读过程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解读,而是一场身临其境的视觉盛宴,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中国内衣发展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与沉浸感。
东汉穿犊鼻裈站立说唱陶俑
《极简中国内衣史》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内衣物质形态的描述,更深入挖掘内衣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变迁。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内衣从单纯的遮体之物,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等级、性别角色、审美观念等多元文化因素的综合载体。
书中探讨了内衣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反映封建礼教的兴衰、女性地位的起伏以及社会风尚的演变。
例如,在封建礼教盛行时期,内衣的严实包裹象征着对女性身体的禁锢与贞操观念的强调;而在社会相对开放的时代,内衣款式的大胆创新与外穿现象则体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与个性追求。
通过剖析内衣背后的文化密码,作者引导读者思考服装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使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生活史范畴,成为一部从微观视角洞察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迁的深刻著作。
明代大对襟绸短襦(黄沐天设色)
五、衣墨交辉,服饰与文学的交响
以文学作品补足古代服饰研究之阙,衣墨交辉。在古代服饰研究领域,现存实物资料往往难以完整呈现其发展全貌,而文学作品恰可补其不足。
先秦时期,内衣实物难以觅踪,然《诗经》中对内衣的诸多描述,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使后世读者得以窥探先秦内衣之一二。
晋代干宝所撰志怪小说《搜神记》中对绵裲裆的记载,常为普通读者所忽略,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服饰信息。
《世说新语》中“简傲” 一节对凉衣的记载,也为研究古代服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唐代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中记载了胡服、胡妆在唐代的兴盛,反映出唐代服饰发展受域外服饰影响之深。
宋代苏轼的词作中亦不乏与服饰相关的描写,丰富了人们对宋代服饰的认知。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服饰描写的研究,这本简史让我们对服饰发展与文学演进的紧密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两者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穿薄罗衫的仕女
六、文献之索,探寻服饰历史脉络
《极简中国内衣史》一书虽以“简史”为名,然其学术建构却严谨缜密。
全书采撷《论语》《旧唐书》《礼记》《白虎通疏证》《西京杂记》《汉书》《事物纪原》等历代经典文献,以历史文本为实证依据,逐一考辨内衣形制演变与文化意涵。
此类文献考据不仅验证了作者的分析框架,更印证其对历史文献的熟稔驾驭。
通过将文学性记载与史籍互证,该书突破了传统服饰史研究的单一视角,将服饰发展置于政治、礼仪、性别与文化交流的综合场域中,为重构中国内衣史的学术脉络提供了范式。
宋代大足养鸡女内着抹胸
总体而言,《极简中国内衣史》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的佳作,它以内衣为线索,串起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记忆,让读者在欣赏内衣之美、感受服饰之变的同时,更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
无论是对服装史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大众,都具有不可多得的启发意义,值得反复品味与深入研讨,在中国服饰文化研究领域熠熠生辉,照亮内衣这一独特领域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
《极简中国内衣史》 黄强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