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鼓动“内衣痕迹羞耻”?

发布时间:2025-07-26 04:36  浏览量:5

前几天,脱口秀演员菜菜在节目里说:“我就是稍微露出一点内衣肩带,都会非常尴尬。”

一句话,引起全体女性的共鸣。

凸点、肩带、T恤下隐隐透出的内衣颜色……

每一个女性总会在夏天迎来各种“尴尬时刻”。

永远为内衣痕迹羞耻

不止内衣肩带,在夏天,女性哪哪都要关注。

内衣背扣如果凸起了,那就是大型社死,几乎等于走光。

更要注意的是,内衣的颜色有没有被T恤印出来。

关键有时候室内灯光和室外阳光强度不一样,在室外觉得看不出来,进了商场,被灯光一照,内衣颜色可能立刻显现。

一旦颜色透出来,又是一个天塌了瞬间。

除了内衣要关注,内裤也要关注。

博主雪山说,自己在健身的时候一个女生过来悄悄提醒她,内裤的痕迹透出来了。

她才发现,原来刚刚运动被投注大量的目光,是因为自己的内裤痕迹露出来了。

但是她环视一圈,周围的男性们,要么上身赤裸,要么就算穿着背心,也是两点全露。

而且因为热,很多人会把四角运动裤的裤腿向上拖拽,硬生生拽成三角裤。

这种因为身体痕迹露出来而被大型审判的例子数不胜数。

博主跳钢管舞的视频,被人特意截出裆部的“w”形。

古力娜扎以前穿了一条露出内裤边的牛仔裤,结果被批“有伤风化”。

可贾斯汀·比伯穿裤子一直都是露出大半截内裤,可这却被视作“Saggy Pants”的时尚潮流。

各种内衣也是主打无痕。

为了让三角区消失,打底裤的前方会多一层挡布。

为了不让裆部的尴尬线露出来,内裤里会加一层厚厚的棉垫。

哪怕这样穿着会非常的闷热……但也有不少女性为了“不羞耻”而买单。

从夏娃的无花果叶,到今天的无痕内衣,女性和身体痕迹这场仗已经打了几千年。

谁该羞耻?

男人光膀子从不觉得尴尬,女人稍微露出一点内衣肩带就立刻红温。

“内衣不能透、肩带不能露、胸型不能太明显”,否则就是“不得体”“不雅观”。

可问题是,谁在定义这个“得体”?又是谁在盯着看?

应该羞耻的不是女性,而是凝视本身。

你管我穿什么?你盯着看才是有问题!

真正的身体自由,不是让女性把自己包装成“无痕”的完美商品。

身体的敏感,背后是权力的隐喻。

社会对男女身体采取了不同的标准。

男性身体 = 公共的、强大的。

在农业社会和早期工业时代,男性因为体力优势主导了户外劳动、战争等公共领域,他们的身体也就被赋予“实用价值”——

强壮的身体意味着生产力、战斗力。

这种经济功能使男性身体可以进入公共视野,袒露上身也被视为“自然”甚至“阳刚”的象征。

但女性身体= 私密的、需控制的。

女性因生育功能长期被绑定在家庭领域,身体的价值被简化为“性”与“繁殖”。

私有制出现后,男性又通过控制女性身体确保血缘的正统,女性身体进一步成为需要保护的“私有财产”,而非公共参与的工具。

更何况在很多宗教中,女性身体就是堕落的罪魁祸首,遮蔽身体自然就成了美德。

双标的结果就是女性身体被性化,且一直受到社会的道德审查。

在男性看来,痕迹就是一种“性暗示”,一种“不雅”。

所以女性在公共场合“违规”暴露身体时,更容易遭到言语骚扰、道德指责。

而男性却有道德豁免权。

他们不会因为身体暴露感到羞耻,就算有人批评,也会以“男人嘛,无所谓”轻描淡写带过。

因为总是在被凝视,所以女性很在意自己有没有“得体”。

因为恐惧自己会受到骚扰,触发那些负面评价,所以变得对身体痕迹越来越敏感。

消费主义也纵容了这一点。

光膀子的男性是运动品牌的代言人,赤裸的上身被塑造为“自由”“力量”,而女性代言的大多都是脱毛仪、内衣塑身,还要在旁边特意打上“无性暗示”的标签。

就连内衣产业都有差异。

女性内衣被设计为“隐藏的必需品”,要突出“无痕”标签,而男性内衣却可以外穿,甚至成为时尚单品。

这种差异强化了女性身体需要被修饰,需要被观看的印象。

包括社会制度也是如此。

城市规划默认男性是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所以缺乏女性更衣室、哺乳室,这就变相排斥女性身体的"自然存在",迫使女性自我约束以适应男性中心的环境。

渐渐的,女性自己甚至内化了男凝,开始自我约束。

我们进步了吗

虽然现在依然有不少身体羞耻,但相比于以前已经好很多了。

以前大家总是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社会加在女性身体上的种种规则,但现在她们开始思考这件事本身对不对。

在以前,女性夏天不刮腋毛,基本是无法出门的。

那会,社交媒体上分享的都是各种奇奇怪怪的“腋下管理”方法:

有人把腋毛漂白,有人给腋毛贴肤色贴,有人用粉底均匀腋下肤色,有人直接用打火机燎腋毛……

但反观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反对“腋毛羞耻”。

据CNN年报道,蓄留腋毛已在女性群体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趋势。

麦当娜在ins上晒过自己的腋毛,Lady GaGa甚至给腋毛染上颜色,亲身力行“腋毛也可以很美”。

同样的还有月经羞耻。

以前来大姨妈,如果不小心漏到了裤子上或者是其他地方,可能会遭到周围同学的嘲笑。

有人阴阳“生理期还穿浅色裤子”,还有人直接盖章“邋遢”……

女生自己也会时刻担心自己有没有侧漏。

如果一个人手指流血,创可贴没贴好,血渗出来了,会有人笑她吗?

不会,大家只会说再贴一张。那为什么换成大姨妈,就成了“羞耻”?

这种话题在以前是不能公开讨论的,甚至在还没完全了解月经原理的年纪,女性首先学会的,是如何掩人耳目悄悄掏出卫生巾。

但现在,观念慢慢变了。

越来越多女性意识到,月经是多么正常的事,每个女人都要经历,为什么要遮遮掩掩?

于是,在一些城市的地铁或商场里,偶尔会看见不同装扮的女性背着背包,上面挂着“找我借卫生巾”的挂坠。

马拉松运动员李美珍在比赛时,因事发突然,导致经血像雨滴一样流过大腿,但她没有退赛,而是坚持跑完全程。

许多女性网友称赞她“强得可怕”,是“女人中的女人”。

她们还掀起了No bra运动。

小红书上搜索“no bra门永存”,持续不断地有女生积极分享自己的no bra实践,给同样渴望“不穿胸罩自由”却有所顾虑的女生提供参考和勇气。

国外更是如火如荼。

TikTok上的Z世代女性掀起不穿戴胸罩的分享浪潮,让身体自由成为一种日常实践。

延伸话题的#no bra challenge 标签也迅速累计超过千万的浏览量。

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因为它从来都不只是一件功能单品,更多时候是符号象征。

因为对女性身体带有性意味的审美凝视,总是离不开隆起的胸部线条。

而所谓防止胸部下垂只是伪科学,真正对抗地心引力的,是身体中一个叫“乳房悬韧带”的部位。

既然身体是我们的,那么得不得体也应该由我们自己定义。

如果女人不应该露出肩带,那男人是不是也不应该露出喉结?

身体的解放,从来不只是关于穿什么,而是关于谁有权定义什么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