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趣内衣,拯救全球性压抑
发布时间:2025-08-15 21:30 浏览量:2
在很多人印象里,情趣内衣只是卧室里的小玩意儿,但在全球消费市场, 它早已变成一个跨越文化和地域的百亿级产业。
情趣内衣的核心作用有三点: 视觉刺激、心理暗示和氛围营造。
简单来说,就是让关系更亲密,让日常更有新鲜感。
随着性观念逐渐开放、线上购物打破羞耻壁垒,它正从边缘走向大众,成为全球情感消费的重要产品。
性压抑 作为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 ,其中相当比例是由于关系单调或情感疏远造成的。
这类人群对低成本、低风险、高回报的亲密关系调节工具有天然需求,而情趣内衣正好切中这一痛点。
一说到 情趣内衣 产业,很多人往往谈性色变。 但朋友们知道这门羞于启齿行业的市 场规模究竟有 多大嘛?连云港市灌云县,一直以来是江苏这个经济强省的 一个例外 ,在 长期经济落后,人均 GDP 在全省吊车尾,远不及苏南的千亿级强县。
在2006年,国内电商刚起步,灌云县一名高中生雷丛瑞帮母亲打理淘宝店铺时,一位顾客问:“有情趣内衣吗?”
作为高中生的 雷丛瑞 ,虽然并不真正明白“情趣内衣”是什么,但有需求就代表有钱赚,他一口答应:有!并去搜索货源。
经过搜索他发现, 这类隐私性极强的产品天生适合线上销售,不仅能大大降低消费者的羞涩心理.
最重要的的是,潜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2007年,他正式踏上情趣内衣之路,从重庆、广东进货,挂到网上卖。情趣内衣成本低、利润高,很快让他攒下第一桶金。
2013年, 他决定自己办厂做原创内衣,注册 “午夜魅力制衣有限公司”,拉上七个农闲的农村大妈,几台缝纫机,就开工了。
图源:微博
虽然大学读的是法律,但他大一就靠情趣内衣赚到百万,于是在2011年果断休学创业。
2014年,他把 战场搬 到海外,将80%产品出口全球。 面对不同的地区需求,他精准“投喂”各地口味。
在他的带动下,灌云县目前产全国60%情趣内衣, 拥有500余家情趣内衣生产企业、3000多家淘宝系网店 年销超30亿元,带动当地就业达 3 万人。
出口订单占比更是高达80%, 畅销全球, 成为名副其实的 “情趣内衣之都”。
图源:淘宝 网
事实证明,一件内衣,也能改变一个县的经济命运。
一根蕾丝线
如何跨越大洋彼岸
首先,平台结构决定了你能不能出海和怎么出海。
情趣内衣小巧轻便,单价低,退货率低,款式更新快,非常适合电商时代的“薄利多销”模式
而像SHEIN、Temu、速卖通这类平台,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把灌云的情趣内衣直接送到全球买家面前。
它们靠极致流量和低价策略吸引海量订单,也意味着极端竞争和价格内卷——“薄利多销”固然能让工厂不停开工,但利润被切得很薄,而且定价权牢牢握在平台手里。
其次,供应链的建设能力,是灌云能从“一个县”做到“全球供应地”的关键。
环球电商注意到,灌云的模式很独特 ,基本上是家家户户参与生产 ,工厂与家庭作坊形成网络化分工,只要接到订单,就可以迅速调整产线生产。
AI制图
更厉害的是,他们能精准满足不同地区的口味,进行定制化生产:美国市场喜欢荧光色、夸张设计,欧洲更偏爱古典、复古风,这种本地化快速响应,是大企业也很难复制的竞争力。
再者,是灵活调整策略,这决定了成本能不能压到极致。
过去,美国有个“小额免税”政策(321条款),800美元以下的包裹免征关税,灌云的商家靠直邮小包就能既省关税又快清关。
这个政策一度让他们的货几乎无障碍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小额免税订单从 2015年的1.34亿件飙升到2023年的13.6亿件,增长近九倍。
但今年 5 月,政策突然收紧,免税取消,最低征税率直接拉到30%,利润空间瞬间被吃掉一大块。
平台的反应也很快,开始推广“半托管”甚至“全托管”模式: 商家自己把货提前运到海外仓,平台帮忙运营、推广、客服,然后本地发货绕开关税。
情趣内衣胜在时机
不在“性”趣
环球电商认为,灌云的路径值得借鉴,但不能机械照搬。
第一,灌云的崛起,踩准了电商红利的最佳窗口期。
十多年前,跨境平台快速扩张、流量获取成本低、政策壁垒相对宽松,情趣内衣这样的“小众高毛利”品类刚好适合电商的匿名交易特性。这让灌云有机会用极低的启动成本,将地方产业直接接入全球市场。
但如今平台流量竞争更激烈,获客成本和规则门槛都在提高,单纯依赖电商风口复制成功的难度已大大增加。
第二,灌云的供应链集群极具灵活性,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当地家家户户参与生产,工厂和家庭作坊紧密配合,可以实现“小单快反”、快速迭代。这种模式的前提,是高度集中的产业人口、完善的配套工序和多年形成的默契分工。
而在其他地区,如果没有类似的产业土壤和配套生态,即便有订单,也未必能做到同样的反应速度和成本控制。
第三,从情趣内衣转型“去情趣化”。
灌云能够不断维持增长,是因为它并不固守单一品类,而是在情趣内衣这一核心品类稳定盈利后,结合政策引导逐步向JK制服(日系女子高中制服)、汉服等“阳光品类”延伸。
图源:微博
这种品类变革配合政策扶持,实现了产业的风险分散和品牌形象升级。
如果只是机械复制某个单品类的成功,而不考虑消费趋势变化、政策导向与市场细分,很可能在一次贸易摩擦、平台规则调整或消费者偏好转向时就遭遇重创。
因此,灌云模式的可取之处, 不在于“做什么产品”,而在于它形成了一个顺应时代红利、依托本地供应链灵活响应 ,并能通过品类与政策结合进行持续升级的动态系统。
若干年后我们回看灌云,或许会发现:它帮助我们重新思考的是供应链如何反哺区域发展而不只是电商如何带动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