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10℃实测充电站:特斯拉与比亚迪续航悬殊,车企“保暖术”成关键胜负手

发布时间:2025-09-07 13:34  浏览量:3

寒潮席卷京城,郊区充电站成了观察电动车冬季表现的“考场”。记者蹲守两小时发现,同为磷酸铁锂电池车型,特斯拉Model 3与比亚迪汉EV在零下10℃的环境中,实际续航差距超过40%。这场“低温耐力赛”不仅暴露了电池技术差异,更揭示出车企在热管理系统上的技术路线之争。

特斯拉车主李女士裹着羽绒服在充电桩前跺脚取暖,她的Model 3标称NEDC续航435公里,实际行驶里程仅剩210公里。“昨晚停在露天车位,今早启动直接少了30公里续航。”她翻出手机里的能耗记录,“这哪是开车?分明是给电池交‘过冬费’。”记者注意到,该车使用的是PTC加热系统,这种通过电阻丝发热的制热方式,在低温下每小时消耗电量超过5度,相当于每公里多耗0.2度电。

相比之下,比亚迪汉EV车主许女士显得从容许多。她的车辆标称续航550公里,表显剩余里程仍有330公里。“销售说这是全包式液冷加热,不像某些车只加热电池模组。”她轻触中控屏展示能耗曲线,车辆在-8℃环境中保持22℃舱温时,百公里电耗仅18.3度。记者触摸车门发现,双层玻璃与加厚密封条构成的保温层,确实比邻近的特斯拉车型温热许多。

技术差异在充电环节更为明显。吉利几何C车主王先生展示的充电曲线显示,其搭载的热泵空调系统在-5℃时仍能保持65%的制热效率,相比PTC系统节能40%。“但零下15℃以后,热泵也扛不住。”他指着充电桩上的时间显示,“现在充满要52分钟,比夏天多20分钟。”而在隔壁充电位,某品牌老款电动车主正对着显示“预计充电时长4小时17分”的屏幕发愁,该车因未配备电池预热功能,低温下充电功率骤降60%。

蔚来ES6车主杨先生的出现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他在换电站3分钟完成电池更换,新电池组温度显示12℃。“换电站提前给电池保温,根本不用考虑低温衰减。”但这种便利存在明显局限——北京六环内仅12座换电站,每座服务半径达8公里。

充电基础设施的短板在寒冬中愈发突出。许女士所在小区禁止安装私人充电桩,她每周要驱车12公里到公共充电站补能。特斯拉李女士的遭遇更具戏剧性:小区地下车库充电名额已满,露天车位每晚自然放电达30公里,“现在充电跟上班打卡似的,每周必须来三次”。

技术专家指出,当前电动车冬季续航损失主要由三方面造成:电池化学反应速率下降导致可用容量减少15%-20%;制热系统额外消耗10%-25%电量;轮胎滚动阻力因低温增加5%-8%。某新能源研究院的测试数据显示,配备热泵+全域电池加热的车型,在-10℃环境中续航保持率可达72%,而仅采用PTC加热的车型则低至58%。

这场冬季大考正在改变消费者的选择逻辑。正在看车的陈先生表示:“现在会优先查热管理系统配置,宁可多花两万选装热泵,也不想冬天当‘充电难民’。”而某合资品牌销售透露,近期咨询量前三的问题全是关于电池保温技术,这一现象在往年从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