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woo:以情感为核心,借数据与平台实现海外突破
发布时间:2025-09-30 19:36 浏览量:2
Totwoo在阿根廷突然爆单那事儿,估计他们团队一开始都懵了。
几个月前的一天,订单突然就多了起来,后面几天,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的合作邮件也跟着来了。
Totwoo海外电商平台运营总监银佳婕记得特清楚,当时大家还搞不清为啥,过了几天才弄明白,是阿根廷一个特别有名的主持人NicolásOcchiato,在LuzuTV的王牌节目《NADIEDICENADA》里提了他们家手链。
那主持人在节目里直接演示了手链怎么用,摸一下就亮还震动,说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
老实讲,这种自发的推广可比花钱请人管用多了。
银佳婕后来也说,没主动邀请过他,是人家自己买了体验好,才在节目里说的。
如此看来,这哪儿是运气啊,根本是产品力和品牌力攒下的劲儿。
Totwoo这品牌2015年在米兰发的家,本来想做普通时尚首饰的,但后来发现,珠宝不光是用来装饰的,还能承载情感。
无奈之下,团队没堆宝石珍珠,反而砸钱搞研发,把智能科技掺进珠宝设计里,成了全球第一个专门做“爱与连接”的智能珠宝品牌。
第一款爆品就是那对能传思念的手链,摸一下对方的就有反应,挺戳人的。
2021年能量产之后,Totwoo先搞了个独立站闯美国市场,卖得还不错。
但后来广告成本越来越高,光靠独立站肯定不行,并非明智之举。
入驻亚马逊、布局社交电商就是那时候提上日程的,说实话,他们家营销思路挺特别的,不咋说“科技”“智能”,就盯着“爱”和“连接”说。
比如情侣分开的时候,摸下手链就能让对方知道自己想他,连自拍的“智能闪光”,都被用户说是“技术里的浪漫”。
这些细节不是瞎想的,是团队查数据查出来的,他们发现现在情侣总分开,工作占了太多时间,俩人就剩手机屏幕联系了,这多难受啊。
所以才设计了带自主知识产权的首饰,又能搭衣服,又能传思念。
毫无疑问,这种差异化定位帮了大忙,前年到去年销量涨了一倍,用亚马逊的工具也帮了不少忙。
银佳婕说,靠ABA工具能搞到用户画像,优化产品标题、关键词这些;还有AI工具,以前做详情页得设计团队找素材、抠图,现在AI能自动生成文案、图片,稍微改改就能用,上新快多了。
本来想觉得中小品牌出海只能靠拼价格,但后来发现,找对细分需求、用对工具,照样能从0做到1。
讲完Totwoo,再说说幸棉,这品牌在女性内衣赛道闯美国,没走寻常路,靠的也是数据那点“巧劲”。
2020年那会儿,国内都在追“无钢圈”内衣的舒适感,幸棉团队却盯着海外市场。
他们发现,国外用户要的不只是舒服,还得有“功能美学”,又好看又实用。
所以就搞出了“液体软支撑内衣”,无痕、能承托还舒服,一上亚马逊就卖爆了。
老实讲,全球女性内衣市场不小,2024年零售额都到1416亿美元了,线上卖得也越来越快,但问题是品牌都长得差不多,用户记不住谁。
幸棉能突围,靠的是三点差异化:首先是懂本地需求,美国用户把内衣当“穿搭的一部分”,想要肩带能拆能换,幸棉就赶紧改了设计;
然后是靠数据改产品,翻亚马逊用户评论,看大家说面料不透气、承托不够,就跟着调,最后爆款率到了60%;还有就是跟亚马逊大客户团队合作,从供应链到营销都有人帮着捋,冷启动快多了。
幸棉联合创始人Cindy说“别自嗨做产品”,这话太实在了。
他们上线亚马逊后,没关起门来搞设计,而是把用户评论当指南,一点点微调产品。
就拿尺码来说,跨境内衣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尺码不对,幸棉靠用户评论数据,针对美国不同地区用户的体型改版型,退货率都降了12%,比行业平均水平好不少。
也正因如此,幸棉的海外品牌Luckmeey上亚马逊第一年就卖了一个亿,两年就成了某电商平台单品类冠军。
怕是谁都没想到,不跟风口、盯着用户数据,反而能在巨头扎堆的赛道里跑出来。
不管是Totwoo还是幸棉,他们的“巧劲”都不是灵光一现,而是一套靠数据撑起来的方法。
从找需求、做产品到卖货,每一步都有数据指路,不是瞎赌爆款,而是有章法地“造爆款”。但出海哪有那么顺,后端的麻烦才真头疼。
服饰SKU多,季节变得快,物流慢了就错过销售期,库存算错了要么断货要么压货。
更要命的是退货率,线上买衣服看不见摸不着,退得比别的品类都多,好多品牌一开始卖得好,最后就栽在这上面了。
说实话,中小品牌想自己建全球物流、售后体系,太难了。
这时候找个靠谱的生态伙伴就很重要,亚马逊去年底搞的供应链智能托管服务就挺实用。
品牌在“发送至亚马逊”页面操作,三步就能把跨境供应链搞定,要么让亚马逊全托管,从提货到物流都不用管;要么自己管仓储,自由度高。
针对库存和退货,亚马逊也有办法。
滞销的库存能通过批量清货计划卖给清算商,能收回点成本;退回来的货,亚马逊会分级,能当二手卖的就定价再卖,价值回收率能到80%。
有个中小品牌2024年自己建海外仓,大促后压了30%的货,亏了上百万;而用了批量清货计划的品牌,库存周转快了40%。
如此看来,借别人的力,比自己硬扛靠谱多了。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话用在服饰出海身上正合适。
现在早不是靠“卷”就能活的阶段了,得用“巧劲”,产品是底子,品牌是翅膀,生态伙伴是助推器,三者凑齐了才能走得远。
未来能赢的品牌,肯定是那些能把自己的产品力,和生态伙伴的技术、全球布局结合起来的。
毕竟出海不是一锤子买卖,靠“巧劲”,再加上点坚持,才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