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售80亿,特朗普遭回旋镖,这个苏北小县,靠情趣内衣卡美国脖子
发布时间:2025-10-06 17:00 浏览量: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江苏这个“百强县遍地走”的经济强省里,可谓强人辈出,藏龙卧虎。
可就是在这里,连云港灌云县依然是最野的那一个。
论GDP,它是连云港各区县里的吊车尾,人均GDP刚过6万,在苏北强县面前连零头都不够看。
但就是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苏北小县,悄悄承包了全国60%-70%的情趣内衣产量,出口订单占比更是碾压式超过80%,成了全球饮食男女的性感源头。
尤其在今年中美关税战如火如荼的时候,灌云县甚至靠情趣内衣卡了美国的脖子。
更魔幻的是,那些设计得让人面红耳赤的内衣,大多出自当地留守大妈的手。
灌云县的逆袭故事,比小说还离奇。
灌云县生产的情趣内衣
二十年前的连云港灌云县,还是个典型的“农业选手”。
全县攥着“黄豆大县”的招牌维生,连特产都是让外地人望而却步的“豆丹”。
所谓的“豆丹”,说白了就是豆天蛾的幼虫,翠绿肥硕的大肉虫子,外人连筷子都不敢伸,更何况是对外出口了。
豆丹养不出大产业,打工潮又卷走了年轻人,留下的大妈们守着几亩薄田,灌云县的日子就这样过得紧巴巴的。
可谁也没想到,改变命运的契机,说来就来。
灌云县特产豆丹
2006年,16岁的灌云小伙雷丛瑞,跟风开了家淘宝店。
那会儿的淘宝还没成气候,全年成交额才169亿,连现在双11一天的零头都不到。
雷丛瑞一开始就卖些日用品,纯属赚点零花钱,直到有个顾客问了句:“你这儿有情趣内衣吗?”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就是这句“没头没脑”的提问,让雷丛瑞嗅到了商机。
他翻遍当时的电商平台,发现做这行的人少,技术门槛低,利润却比卖袜子毛巾高得多。
于是,他揣着攒下的零花钱,从广东倒腾了第一批情趣内衣,挂在淘宝店里。
雷丛瑞
没成想,这“羞羞的小生意”居然火了。
订单从零星几个涨到每天几十单,雷丛瑞索性放弃了高考,一头扎进了这个小众赛道。
从倒爷到自己开工厂,他成了灌云第一个吃“情趣螃蟹”的人。
有人带头,老乡们自然跟上。
一开始,灌云县的大家伙还藏着掖着,觉得做这个不体面。
可看着雷丛瑞的工厂越开越大,工人工资比种庄稼翻了好几倍,留守大妈们也动了心,“管它做啥,能挣钱就是好活儿!”
灌云县留守大妈在生产情趣内衣
就这样,你开个小作坊,我搞个代工厂,短短几年,灌云县的情趣内衣工厂从1家变成了1000多家。
全县近5万人围着这个产业转,平均每50个灌云人里,就有一个在干“特殊行业”,销售网店更是近5000家,年销售额80多亿元,占全国网络销售份额70%以上。
而且,留守大妈们的手艺没话说,针脚密、做工细,一件蕾丝内衣成本几块钱,卖给淘宝卖家十几块,卖家再翻个倍卖给消费者,大家都有的赚。
更有甚者,灌云县不满足于窝里横,他们早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尤其是欧美市场,情趣内衣的单价是国内的3-5倍,利润空间大得惊人。
一开始,他们靠美国的“小额免税”政策钻了个空子。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21条规定,单件价值800美元以下的包裹可以免税入境,灌云人就把内衣打包成小包裹,通过邮政直邮发往美国。
2015到2023年,美国这种小额免税包裹从1.34亿件暴涨到13.6亿件,其中相当一部分,装的就是灌云产的情趣内衣。
灌云县情趣内衣远销海外
雷丛瑞的工厂最鼎盛时,90%的订单都是外贸单,从欧美到亚非拉,几乎全球都在穿“灌云制造”。
美国人没想到,自己身上的性感战袍,居然来自中国的一个小县城!
那会儿的灌云,简直是躺着赚钱,工厂里的大妈们两班倒,缝纫机响到半夜,快递车排着队拉货,连县里的物流、包装、布料供应商都跟着发了财。
这个曾经的“贫困县”,靠这样一个“羞于启齿”的产业,实现了全民致富。
可惜,好景不长,灌云的很快遇到了两大危机:
一是中美贸易战的关税壁垒,二是国内同行的价格血战。
2025年5月,美国突然取消了小额免税政策,对进口服饰类商品征收最低30%的关税。
特朗普关税政策
其实这倒还好,因为灌云生产的情趣内衣原本性价比就很高,加税之后只能涨价。
但即便是涨价,美国人也还是得从灌云买,谁让灌云已经成为世界情趣内衣之都了呢?
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即便是中美关税战最激烈的时候,灌云的生意也没受到多大影响。
这回美国加税的回旋镖直接打回自己头上,属于是想卡中国脖子没想到先卡了自己。
不过另一方面,内卷对灌云的伤害就大了。
随着市场订单减少,国内的内卷也愈演愈烈。
一千多家工厂挤在一个赛道里,为了抢订单,互相压价,从“一件赚5块”到“一件赚5毛”,甚至有工厂为了活下去,亏本接单。
面对这样的困境,灌云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跟着跨境电商一起转型升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很多平台推出了“半托管”模式,商家负责生产和把货送到海外仓,运营、推广、客服全交给平台。
这样一来,既能通过海外仓发货规避关税,又能借助平台的流量优势打开市场。
灌云的工厂们迅速跟上,把内衣批量运过去,消费者下单后,从美国本地发货,3天就能送到家,比以前的直邮快了十倍不止。
虽然成本高了点,但关税省了,时效快了,订单甚至比原来多了一倍不止。
其实,灌云的情趣内衣产业,最有意思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它悄悄改变了一座县城的观念。
一开始,不管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对这个产业讳莫如深。
政府开会不敢提,媒体报道绕着走,连工厂招工都只敢写“招服装工人”,不敢提“情趣内衣”四个字。
有个大妈跟子女打电话,只说“在做衣服”,直到孩子放假回家看到车间,才知道妈妈做的是这种衣服。
但随着产业越做越大,大家慢慢发现:这行不偷不抢,合法合规,还能带动就业、增加收入,有啥好丢人的?
2021年,灌云县政府终于“松口”,出台了《灌云县特色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文件里没提“情趣内衣”,而是用“特色服饰”代替,还规划了一个“衣趣小镇”,集研发、生产、展示、交易于一体,相当于给这个“羞羞的产业”正了名。
灌云县政府报告发展特色服饰产业
如今的灌云,早已不是那个靠黄豆和豆丹刷存在感的小县。
走在县城里,能看到“衣趣小镇”的巨幅广告牌,能听到工厂里缝纫机的哒哒声,人们脸上带着踏实的笑容。
从“羞于启齿”到“引以为傲”,灌云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掉价的产业,只有过时的观念,没有不可能的逆袭,只有不敢试的胆怯。
毕竟,能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这本身就是最酷的事,不是吗?
其实,灌云县的成功密码就是把别人看不上的资源用到极致。
灌云的家底是留守大妈们的针线活,这些被视作剩余劳动力的群体,恰好匹配了情趣内衣“手工精细、订单灵活”的需求,用低成本撑起了产业起步。
河北临西县的轴承产业也一样,早年这里没有高端设备,全靠家庭作坊里的技工“凭手感打磨”,可就是这份“慢功夫”练出的精度,让临西轴承在低端市场站稳了脚。
后来搭上智能化快车,老技工的经验结合新设备,产品精度直接翻倍,还闯进了高端医疗设备领域。
生活中,人生从没有“无用的积累”,所谓“天赋”“资源”,往往是把日常里的细碎本事磨到极致,普通人没有天胡开局,能把手里的“普通牌”打透,一样可以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