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纠错训练”,因儿媳妇和女婿的出现,“预置”故事顷刻倒塌
发布时间:2025-10-17 05:30 浏览量:2
昨天来了一位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一家人的“预置”故事,真的有点耐人寻味,于是,想把它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纠错训练是为了家庭和谐(图源网络)
在县城居住的王家人,十分安守本分。是附近有名的懂礼节守信用之家,而且又是一个道地的中国传统型人家。
家里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说话间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也有22岁。于是,这家的父母开启了为迎接未来儿媳妇和未来女婿的准备工作——即“预置”准备。其目的就是怕未来的儿媳妇和女婿进家后因为自己家人原因而影响家庭和谐。
经过三五年的“纠错训练”和良好习惯养成,基本达到了父母心中对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家庭用餐、卫生清理、衣服清洗、吃饭穿衣、言谈举止、和谐相处等诸多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他们家里也常常因为争论不休而闹得鸡犬不宁,有愿意坚持的观点认为,长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好作风,对于家庭和谐一定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表示反对的观点认为,还不知道未来的儿媳妇和女婿是啥样脾气的人,是啥样家庭出身的人,家庭和谐不和谐,关键在于性格是否相投,跟自己家人养成不养成良好习惯等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做这些无谓的牺牲是自讨苦吃、是自寻烦恼。不过还好,一家人总算都熬过来了。
家庭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图源网络)
从疫情发生的2019年开始,他们一家用餐就已经自觉养成了分餐制,包括汤勺、菜勺、碗筷等都是各自专用的,并且还配备了公用餐具。在日常方面,甚至就连晾晒不同人的不同衣服的衣架都是特别分开的。比如,每一个家庭成员洗衣用的洗衣机和洗衣盆、晾晒内衣内裤用的衣架等都是单独分开专用的,并且确保每个人之间的衣架永远都不能用错,否则很可能因此大吵大闹一番,当然,大吵大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未来的儿媳妇和女婿。另外还有言谈举止的适度文明等问题,也都有相当严格的细节要求。这是何等的良苦用心啊!
可是,在2024年和2025年连续两年时间里,家里确实迎来了两个儿媳妇和一个女婿。当第一个儿媳妇走进家门之后,事情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转。看看下面他们是怎样对话的:
“我们农村人没有那么多规矩,什么公用不公用的,什么分餐不分餐的,那不都一样吗?一家人哪能分得那么清楚呢?整天整得跟陌生人似的。我实在不习惯。”这是大儿媳进家后不久,有一次实在没有忍住,在餐桌上向一家人做出的摊牌。
“不经啥事不知道那里面的苦楚。分餐是国家提倡的,更是对健康饮食的科学要求。千万别不当回事儿。更不能在全家人吃饭的场合瞎说。”大儿子见他们一家人苦心经营的分餐制等要求遭到了公然“挑衅”和“践踏”,被自己的媳妇搞得面目全非,就想当面给媳妇上一课。心中怨气油然而生。于是,媳妇有些不耐烦了。
“臭时髦,瞎折腾。我们一家人没有分餐不是一样过得也好好的吗?”大媳妇第一次受到自己老公对着公婆和大姑子、小叔子数落,心中非常不悦,于是还在强词夺理。
“说句实话,咱家里分餐制已经三年多,都已经养成习惯。其实,你有所不知,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你们好嘛!”这时,一直观察晚辈对话的父母,相互递了一个眼色,然后母亲试探着小声用商量的口气说道。
……
晚辈观念的叛逆(图源网络)
随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这是第二个儿媳妇发出的挑战。当母亲买菜回家后才发现,第二个儿媳妇居然“违抗军令”把内衣内裤和外套衣服完全混淆在一起洗了……
再后来,女婿也出尽了洋相……
总而言之,家里新添的成员,不论是儿媳妇还是女婿,根本就没有考虑他们一家人苦心经营的各种“纠错培训”和养成的良好习惯。
于是,邻居看了笑话说道:“人活着为了啥?咱一个心思为了迎合儿媳妇和女婿,到头来还不是生场大气,气得半死不活?这又何苦呢?”
如今的世道变了,居然两个儿媳妇和一个女婿都进了家门,我们做老人又怎么忍心把他们的“错误”纠正过来呢?他们明白,要“纠错”那必然就会引发“世界大战”,假如就这样下去,坚持忍者不“纠错”,那么,这不也是让外人看笑话吗?何去何从?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