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羽绒服别只看价格!没这行字,再贵也是“假保暖”吃亏还不知道

发布时间:2025-10-22 17:18  浏览量:2

现在穿羽绒服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很多人花了冤枉钱还不知道。上周我去商场看衣服,有家店卖398元的羽绒服,隔壁家同款式卖1480元,导购说贵的绒子含量高。我回家查资料发现,原来羽绒服里水太深。

以前买羽绒服就看保暖不保暖,谁管那么多。直到听说有些商家在吊牌上玩文字游戏。现在新国标把"含绒量"改成"绒子含量",好多便宜款没按新规标,可能掺了很多没用的绒丝。去年我买了件便宜羽绒服,摸着板结结的,果然吊牌上找不到绒子含量这四个字。

最早羽绒服是登山用的。1922年有位澳大利亚人乔治做了一件用降落伞布做面料的连体服,结果只能上到八千多米就爬不动了,衣服还容易钻绒。后来二战时期美军用上尼龙布加菱形缝工艺,飞行员在零下五十多度都能抗住。这些技术现在基本成了羽绒服的基础配置。

最近买的羽绒服吊牌要仔细看,必须有GB/T 14272这几个字母。前几个月市场监管局抽查显示,没标的大部分是三无产品。有个表姐买了件五百块的,穿两个月就结块漏毛了,结果发现连国家标准标志都没有。

蓬松度这个指标也很重要。卖贵衣服的总说他们的绒能存更多空气。实验数据说蓬松度800的比600的保暖性强不少,可这个参数国内商家一般不标,得靠手感自己判断。上次摸朋友买的高端羽绒服,像装了一枕头棉花似的。

很多人都觉得鹅绒比鸭绒好。其实关键是成熟度,成年鸭的绒可能比小鹅绒还好用。去年冬天我在滑雪场遇到个户外装备店老板,他拿鸭绒和鹅绒做了对比测试,温度差不到两度。商家打鹅绒更贵的心理,真不一定划得来。

洗护更是个大学问。以前总把羽绒服泡整晚,结果衣服越来越塌。正确方法是局部擦洗,不能暴晒,太阳直射会让羽绒老化。收纳时最好挂起来,别用塑料袋压着。有个朋友用了三年羽绒服照着说明书保养,现在摸起来还是软乎的。

今年开始买羽绒服我都会先看吊牌。真碰到没写全信息的便宜货,就当没看见。原来买件保暖衣裳,背后还有这么多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