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瘫痪婆婆六年,俩姑子小叔子一来就挑刺,大儿子当场炸了
发布时间:2025-10-22 20:41 浏览量:1
秀兰照顾婆婆,满打满算六年了。从婆婆摔断腿瘫痪在床那天起,秀兰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天不亮就起来煮小米粥,放凉了一勺勺喂;白天隔两小时帮婆婆翻身,怕长褥疮;晚上得起夜三四回,帮婆婆换尿不湿、擦身子。手上的茧子磨了一层又一层,街坊邻居都夸:“老张家娶了个好儿媳,比亲闺女还贴心。”
这天是周末,大姑子建梅和小叔子建强突然来了。秀兰正给婆婆擦手,听见门响赶紧迎上去:“姐,弟,你们咋来了?快坐,我去倒茶。”建梅刚坐下,眼睛就跟扫描仪似的扫来扫去,先皱着眉说:“秀兰啊,不是姐挑理,妈这屋咋有点味儿呢?你得勤开窗通风啊。”
秀兰手里的茶杯顿了一下,笑着说:“早上刚开了窗,妈怕冷,刚关上没一会儿。我每天都用温水给妈擦两遍身子,床单也换得勤,可能是妈用的药膏味儿。”建强没等她说完,就凑到床头柜跟前,拿起婆婆的粥碗撇了撇:“这粥咋这么稀?妈吃这个能有营养吗?你得给妈炖点排骨、鸡汤啊,光喝稀粥哪行?”
这话听着就扎心。秀兰心里有点委屈,还是耐着性子解释:“医生说妈消化不好,太油腻的吃不了,我每天都给妈煮鸡蛋羹,下午还会榨苹果汁,营养够的。”可建梅不依不饶,走到阳台瞅了瞅,又说:“你看这阳台的衣服,妈的内衣咋跟你的晾一块儿了?多不卫生!得分开晾,妈年纪大了,抵抗力差。”
秀兰的脸有点发烫,不是羞的,是憋的。她照顾婆婆六年,内衣都是手搓,洗得比自己的还仔细,从来没出过啥问题。正想再说点啥,建梅又指着客厅的地板:“地板缝里咋还有点灰?你平时打扫得不用心啊,妈住着也不舒服。”
“我每天早上都用拖把拖两遍,可能是孩子昨天玩积木掉的渣儿。”秀兰的声音有点低,眼圈也红了。她不是怕吵架,是觉得寒心——自己六年如一日地照顾,没盼着一句好,反而来了就挑一堆毛病。
就在这时候,大门“哐当”一声开了,大儿子建明下班回来了。一进门就看见媳妇红着眼,姐姐和弟弟正叉着腰说话,立马就明白了大半。“姐,弟,你们来咋不提前说声?”建明放下包,先走到妈床边,摸了摸妈的手,又转头看向秀兰,“累坏了吧?我来换你。”
建梅见建明回来了,更来劲了:“建明,你可算回来了!我跟你说,秀兰照顾咱妈太不用心了,屋里有味道,给妈吃的粥也稀,衣服还混着晾……”“姐,你别说了!”建明突然提高了声音,打断了她的话。
屋里一下子安静了,连床上的婆婆都眨着眼睛看他。建明深吸一口气,指着秀兰的手说:“你们看看秀兰的手!冬天给妈洗尿布,冻得裂了口子,现在还留着疤;妈瘫痪头一年,夜里一小时翻一次身,秀兰整宿整宿没睡过好觉,第二天还得上班;去年秀兰自己发烧39度,怕没人照顾妈,跪着也要给妈擦身、喂药——你们谁做到过?”
建强脸有点红,小声说:“哥,我们这不也是关心咱妈嘛……”“关心?”建明冷笑一声,“你们一年到头回来不了两回,每次来就待半天,坐下就挑毛病,这叫关心?秀兰六年没抱怨过一句,你们凭啥来指责她?”
建梅也急了:“我不是指责,我是想让妈过得好点!”“妈过得好不好,我比你们清楚!”建明走到秀兰身边,把她拉到自己身后,“妈现在气色比刚瘫痪时好太多,医生都说照顾得好,你们看不见?就看见地板有点灰、粥有点稀?”
“还有,”建明指着阳台的衣服,“妈内衣是秀兰手洗的,用的专用洗衣液,比你们给妈买的那些营养品还管用!你们要是真关心妈,就多回来搭把手,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建梅和建强被说得没话了,低着头不吭声。床上的婆婆突然拉了拉建明的手,含糊地说:“秀兰……好……别吵……”秀兰赶紧走过去,握着婆婆的手:“妈,没事,不吵了。”
建明看着姐姐和弟弟,语气软了点:“姐,弟,我知道你们也是为了妈好,但秀兰的辛苦,你们得看在眼里。以后要是想妈了,就回来帮着搭把手,别再挑刺了,行吗?”
建梅抬起头,眼圈也红了,走到秀兰跟前:“秀兰,对不起啊,姐刚才说话没过脑子,你别往心里去。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建强也跟着道歉:“嫂子,是我不对,我不该瞎念叨。以后我每月都回来,帮你给妈翻身、擦身。”
秀兰笑了笑,擦了擦眼泪:“没事,都是一家人,别说这些。快坐,我去把粥热一下,你们也尝尝,妈现在就爱吃这个。”
那天晚饭,建梅主动帮着端碗,建强给妈喂了小半碗粥。建明看着眼前的场景,偷偷握了握秀兰的手,秀兰也回握了他一下——六年的辛苦,没白费,至少现在,一家人总算明白,照顾老人不是嘴上说说,得靠实打实的付出。
后来街坊邻居再聊起这事,都夸建明护媳妇,更夸秀兰心善。其实秀兰也没别的想法,就想让婆婆好好的,一家人安安稳稳的——毕竟过日子,靠的不是挑毛病,是互相体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