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当父母逐渐老去,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31 04:05  浏览量:2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读书、就业、结婚、生子,父母却在逐渐老去,不经常回农村的朋友突然回家,会发现父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老去,那个倔强的老头不再反驳你做事的选择,那个爱唠叨的母亲见到你欣喜地不会讲话,家还是原来的模样,父母依然守着家里巴掌大的天空过日子......

在农村,当父母逐渐老去,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我们不能延缓父母衰老的时光,我们甚至不能给父母提供太多的情绪价值,农村的父母总是不善于表达的,儿女们受父母的影响表达爱意的方式也总是很笨拙,可是我们能做的又到底是什么?

父母的晚年需要我们更多的陪伴,就像儿时的我们半天看不到父母都会着急地挣脱爷爷奶奶的怀抱。有人工作忙,有人千里之外,有人只剩下视频电话,诚然,这其中有子女为生活奔波的无奈,但对于父母,恰恰最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

父母看着长大的儿女,就会回忆儿时的儿女,一生的辛勤总算是熬出了点日子的甜头,儿女复制了父母的模样,带着父母的角度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可倦鸟归巢的期待伴随着太多的失望,儿女们最容易忽视的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

有条件的,父母在,不远游;没条件的,主动创造条件。

人之老矣,自然伤春悲秋。

伴随着身体素质的下降和慢性病的袭扰,伴随着身边相继故去的街坊,农村老人对于未来的生活很容易陷入悲观,作为儿女,要为父母壮胆,让父母更有底气地面对生活。

作为儿女,身负家庭命运的重担,说轻松,不可能,但要尽可能地在父母面前展现对生活的期待和热情,人是情感渲染的生命,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绪会传染给父母,让父母更从容地面对逐渐变老的现实,让父母最大限度地享受生命的温度。

儿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吃穿用度皆来自父母的艰辛打拼;如今我们羽翼丰满,父母成了儿时的“我们”,做好父母的后勤保障是我们作为儿女的本分。

父母身上的一件保暖衣,可能只是我们和朋友吃饭的一顿饭钱,我们哪怕有起心动念愿意为父母去添衣加餐都是一个很好的转变,父母没穿过我们身上的名牌,没吃过我们吃过的美食,甚至不知道羽绒服轻薄又保暖,可是他们生养了我们,让我们有机会享受生活的馈赠,反过来,我们要为父母做一些事情。

冬季取暖、夏季乘凉、吃穿用度、看病就医,我们做好父母的后勤保障是为儿女的本分,不是一件值得炫耀和夸赞的事情,我们只能扪心自问做得始终不够好,让父母因为儿女而处处温暖。

在农村,当父母逐渐老去,我们能做的无外乎以上三件事,但以上三件事能否做到,能否做好,能否让自己的内心收获安宁,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和践行的,天之大不及父母养育恩情大,做得还不好的我们,需要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