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女生买情趣内衣退货,严重影响再售卖,网友:学历不等于素质

发布时间:2025-11-20 00:50  浏览量:2

最近一则关于“985高校女生买情趣内衣后退货”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江苏连云港一位情趣内衣店主收到了一件退回的内衣。

却发现衣服上明显有穿过的痕迹,甚至出现污渍,根本无法再售卖。店主无奈地录了视频吐槽,没想到随即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讨论。

不少网友第一时间关注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退货者的身份,一名来自重点高校的女生。“985”这个标签本该代表着努力、聪明、优秀,但在这件事上,却成了压在当事人身上的沉甸甸的一块。很多人质疑:高学历为什么没有带来应有的素养?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DSgeI21

这起事件看似只是一次“不合格退货”,背后却折射出一个普遍存在又常被忽略的问题:当电商的“七天无理由退货”遇上了诚信缺口,制度就成了被随意利用的工具,而不是保护权益的保障。

店主黄先生做情趣内衣这一行已有几年,按他说法,收到退货不是新鲜事,但像这次这样明显穿过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衣服的蕾丝边已经起球,肩带被拉得松松垮垮,洗水唛模糊不清,还有一些不明污渍。这样的衣服,即便再便宜,也没人愿意买。收到货那一刻,黄先生的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心凉,因为他知道这件商品已经彻底废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DTixLWI

商品不能再卖,退款却要照常退,这意味着商家要承担全部损失。黄先生说,他之所以发视频吐槽,是因为“心里憋屈”。在他看来,七天无理由退货是让消费者安心购物的制度,但不应该成为让商家无条件吃亏的理由。

他说的这句话,后来也成为许多电商从业者的心声:“制度本身没有错,但制度之外,也需要一点良心。”

事件发酵后,当事女生主动联系店铺客服,表示愿意补上差价。黄先生也表示,只要对方愿意承担责任,他愿意把视频删掉,不想影响一个学生的未来。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DYFKQSe

最后,两人达成和解,但围绕事件的讨论却没有结束。有人说:“知错能改就值得被原谅。”

也有人说:“如果不是闹上网上,会主动承认吗?”还有人提醒:“商家承担的损失不是道歉一句能抵消的。”

在众多声音中,有一句话被反复提及,学历不代表素质。这句话听起来平常,却像一面镜子,让很多人重新审视这件事。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DkEISaj

如果说情趣内衣事件只是个例,那与其几乎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则更加说明问题。山东的一位店主晒出了大量演出服退货视频。那是湖南某高校几十名女生为文艺表演采购的舞台服装。演出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以“质量不好”为由申请退货。

可商家收到的却是脏污、磨损、沾着草屑和化妆品的衣服。很多衣服根本洗不干净,更不可能再次售卖。

这一次,是学校老师站了出来,主动联系商家,表示会承担责任,先付了保证金,督促学生补齐费用。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DmgqM2T

虽然问题最终解决了,但网上的讨论却比事件本身更热烈。不少人开始发现:这种“使用完就退”的行为,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正在变成一种“习惯”。

有人穿着吊牌衣服参加宴会,第二天退货;有人买了运动鞋跑完比赛再退;甚至有人把婚纱穿在婚礼当天,第二天就要求无理由退款。

在“七天无理由”的保护伞下,本来只属于极少数人的侥幸心理,正在演变成一种更广泛的“机会主义”。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DoNXZxx

而这种机会主义的后果,不是平台承担,不是他人承担,而是商家直接承担。面对越来越多的“穿后退货”问题,商家不得不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有商家在衣服上挂上巨型硬质吊牌,像一本课本那么大,让穿出去变得几乎不可能。

有的店铺推出押金制度,没有明显磨损才退押金。还有的商家拍开箱视频,从快递单号拍到细节,把整个过程记录得清清楚楚。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DpfJ2TH

但这些防御措施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商家的运营成本,甚至招来部分消费者的投诉。一个同行说得直白:“我们不是不愿意提供退货,而是不愿意做冤大头。”

退货制度本身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例如不合适、质量不符、商品不喜欢等。但随着制度的普及,一些人开始用制度为自己谋取方便。

“反正平台保护我,退了就行。”“商家赚那么多,承受一点又怎样?”这种看似合理的念头,背后却藏着一种共同的问题,缺乏对规则边界的尊重。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DupLqYf

有人说得尖锐:“不是消费者退货错了,是他们把退货当成免费的使用权。”制度变成了工具,而诚信则不在考量范围。

为什么这类事件频频出现在校园群体中?有人认为是年轻人缺乏社会经验,不知道商家不易。

有人认为是学校对诚信教育的缺失。也有人认为是“跟风心理”让一些学生误以为“大家都这样做,没什么大不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DwJK0Hr

不论原因如何,这些事件提醒我们: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让你会考试,而是让你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大学再优秀,也替代不了做人最基本的底线。

当一个人的行为需要被舆论、被老师、被制度提醒,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越界,那学历再光鲜,也掩盖不了素质上的漏洞。

关于“七天无理由退货”该不该修改,网上一直有争论。有专家建议:对贴身衣物、特殊用途服装应建立更严格的退货标准;平台应明确“商品完好”的细则;引入第三方检测,减少商家的举证难度。但无论制度如何完善,都无法替代“诚信”这两个字。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DxlNjc7

制度可以规定流程,但无法约束人心。平台可以制定规则,但不能代替每个人的选择。那些退回去的不是衣服,而是商家的损失,也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块裂痕。

有人说:“女孩知错能改,就应该被原谅。”也有人说:“如果不是被曝光,可能永远都不会补差价。”

但无论立场如何,这起事件都给所有人敲响了一个警钟:学历再高,若缺乏诚信,就像穿着华丽外衣却遮不住最真实的内里。在电商环境里,每一次退货,都是在考验一个人是否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E0nsU7w

规则是底线,但做人更需要自觉。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从来不是因为他的学历,而是因为他的品行。

希望所有人都能记住一句话: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是谁。你的诚信,决定了别人愿不愿意相信你。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RE2rtZJk

信息来源:

【1】私人账号

【2】生活帮《#职专生网购 40件演出服穿完集体退货##校方回应学生买演出服穿完集体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