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人“自讨苦吃”?有钱不赚偏偏要转型,它的骄傲值几个亿?
发布时间:2025-11-23 04:24 浏览量:1
大家好,厉叔这篇文章主要来分析:南极人扛着巨大的压力,想要走轻奢产品路线,但“黑历史”在前,这条路难上加难。
如果能躺着数钱,谁会愿意爬起来上班?
同样的道理,南极人这样一个卖挂牌资格躺着数钱的企业,为何却又突然要爬起来做自营商品?这个曾经形成了垄断品牌的服装公司,出走半生归来又要当“萌新”,这是怎么回事?
纵观南极人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你作为消费者,还会再给它一次机会吗……
南极人创始人张玉祥
提起“南极人”这个品牌,80后和90后绝不陌生,南极人成立于1997年-1998年,品牌正式推出到市场上是在1998年。
那个时代是“保暖内衣”最为流行的时代。
过去,人们总是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花制成的冬衣厚重程度是现在的人难以想象的,而且一旦弄湿了就更麻烦,每年还要拆开来弹棉花。
棉被用起来有多麻烦棉衣就有多麻烦,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轻薄透气又能保暖的“保暖内衣”就诞生了。
不过跟现在的保暖内衣比起来,那时候的保暖内衣也是相当厚重。
在众多保暖内衣品牌中,南极人凭借着强劲的保暖实力杀出重围,仅仅4个月就突破了1亿元销售额,成为市面上最流行的保暖产品。
南极人顺势扩大推广,请了葛优、刘德华等等最有口碑的大明星做代言,进一步打响知名度。
这时候的南极人,是拥有全套生产链的自营厂家,实力优秀,傲视群雄。
但是中国人做生意主打一个“卷”字,很快,友商们纷纷加大投入研发新产品,在保暖内衣的轻薄透气上做足了功课,让这种服装不断迭代,制造出更加优秀的保暖内衣。
于是,南极人很快就被时代的浪潮卷过,没能在质量上卷赢,竞争力不断下滑。
但南极人运气还是不错的,它的老板每一次都能精准把握时代的变迁,发现新的商机,并且拥有足够的魄力,成功转型2次,做到了躺着数钱。
南极人的第一次转型发生在2008年。
这一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网络用户激增,手机普及度显著增高,南极人当机立断砍掉生产线转做电商。
2010年12月28日,南极人推出了“NGTT”南极人共同体商业模式,全面开启卖授权的经营模式。
那段时间,大家发现身边的南极人品牌的商品越来越多了,商品覆盖面也很广。
不仅仅是一年四季的服装,就连床上用品、小家电、护肤品都出现了南极人的牌子。这种授权模式乍一看似乎是扩大了南极人的商业帝国影响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因授权的各类产品领域跨度太大,南极人也不可能对这些合作方的产品做到质量把控,因此一旦某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口碑下滑,最后“背锅”的都是南极人。
虽然“吃相”有点难看,但南极人确实通过这种商业模式获取了高额利润。
据统计,2008年至2014年间,南极人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90%以上的惊人成绩。
时间来到2015年,随着智能手机在我国的普及,电商行业进入成熟期,南极人再一次精准把控时代浪潮,进行了转型。
这一时期,南极人收购了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等品牌,使得旗下的产品更加多元化,且质量比起以前的“随便授权”更加有保障,不至于口碑一崩再崩。
南极人借壳上市,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支持,用5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庞大的营销网络。
但是,新的蓝海版图打开之后,竞争者也会随之而来,南极人赢来的,又是极致的“卷”。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南极人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授权更多的商家,又重回了曾经的那条老路,成为产品质量下滑的“背锅”者。
而这一时期的产品质量下滑,也与用户市场下沉、线上市场逐渐饱和有关。
在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新晋商家往往以卷低价为竞争力,致使整个行业都在卷低价,又为了压价,导致质量也跟着下滑,否则就是做赔本买卖直接破产。
有问题的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自然从以前的“追求性价比”转向“追求质量”。
这时候,南极人这种主打“粗放授权”的大品牌就成了众矢之的,甚至成了消费者口中要“避雷”的对象。
于是,南极人不得不面对它的第三次转型时机。
只不过这一次是被迫的,再不转型,南极人就算能躺着数钱,也会很快迎来这个品牌的寿命终结,所以,不转型是不行的。
粗放授权的路子走不动了,卖授权的大品牌们翻车的不止一个,南极人有心寻求转型出路,但是未来的路又在何方呢?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消费者现在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的良心商品,商家卖这个就行了。
但是那么多大品牌宁可翻车,也要躺着数钱数到崩盘,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还是因为“赚快钱”来得太容易了,多年以前砍掉生产链时有多爽快,爬起来搞生产时就有多痛苦,自己生产商品赚钱的纯利润怎么可能比得过卖授权?
但南极人的老板,显然是想要让这个品牌活下去的。
所以,南极人选择了最简单也是最难的那条路,放下身段做自营零售。
但是走上这条路时,南极人的老板发现这条路比起二十年前更难走了,曾经多年的粗放授权模式,让“南极人”这三个字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曾经的物美价廉保暖内衣的印象逐渐变成了“乱七八糟一堆劣质商品的牌子”。
现在的南极人想要搞自主生产,不仅要跟眼下卷到极致的新时代商品竞争,更要打破“南极人”这三个字上的坏印象。
根据统计,南极人曾有超过1.3万家终端授权店铺,产品品质极其难控,仅黑猫投诉平台的相关投诉就高达3000多条。
扛着巨大的压力,南极人却想要走轻奢产品路线,这就更困难了,价格亲民的产品没有轻奢的高贵气质,价格亲民的产品成本低更是难以做出轻奢效果。
厉叔私以为,南极人眼下的路不好走,不光头顶“黑历史”,而且选择的商品路线也比较纠结。
至于南极人未来能不能成功,这全要看它的态度如何,是否能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资料:
南极电商的救赎,张玉祥要靠对标优衣库? 观察者网 2025-08-17
从卖吊牌到自营:南极人业绩承压寻转型 中国经营报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