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发布时间:2025-11-23 11:29 浏览量:1
转自:经济日报
21日,德国内衣黛安芬集团中国子公司宣布,自2025年12月31日起停止在中国大陆的运营,其线上和线下渠道将从12月起陆续停止运营。
20日,已有上海、杭州、广州等多家黛安芬门店的店员表示,撤店情况属实,但不方便透露撤店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黛安芬1886年在德国南部创立,如今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内衣品牌,年销售额达16亿美元,年产内衣超2亿套,产品覆盖欧洲、亚洲、美洲等多个市场。1992年起,黛安芬先后在盐城、海南成立生产公司。2000年前后,黛安芬在中国举办的“梦醉霓裳桥”巡回展演呈现了近200场演出、覆盖30座城市。2008年,品牌正式进军中国内地零售市场。
爱企查App显示,黛安芬关联公司盐城国际妇女时装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Oliver Michael Spiesshofer,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经营范围包括内衣、成衣、睡衣、泳装、休闲服、运动服及其它服装、服装辅助件制造、批发、零售、佣金代理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Triumph Universa AG全资持股。
价格区间方面,黛安芬定位于中高端。天猫旗舰店显示,其基础款内衣的定价大多在200元至500元/件,部分高端款式产品定价达到800元/件。
有分析称,黛安芬品牌的离场,折射出中国内衣市场近十年的剧烈变革。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普及和消费观念升级,国内内衣市场已从“钢圈塑形”主导转向“无钢圈舒适化”。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无钢圈内衣市场占比已达68%,较2018年增长42个百分点,而黛安芬的核心产品线长期聚焦钢圈内衣。与此同时,ubras、内外(NEIWAI)等本土品牌以“无钢圈、零束缚”为切入点,通过线上渠道快速崛起,ubras仅用5年就实现年销售额破20亿元,成为舒适内衣赛道标杆。
此外,中国内衣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纺联数据显示,2024年市场规模达2237亿元,同比增长8.3%,但市场份额向本土品牌集中。爱慕、曼妮芬等老牌本土企业凭借全渠道布局和性价比优势,占据中高端市场近30%份额;新兴品牌则通过国潮设计、场景化产品(如运动内衣、睡眠内衣)精准击中年轻消费者需求,线上销售占比超70%。相比之下,黛安芬等外资品牌在渠道适配(线上布局缓慢)、价格定位(单价普遍200—500元,高于本土品牌均价30%)、本土化设计(版型未能完全适配中国女性体型)等方面均显滞后,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5.2%萎缩至 2024年的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