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宣布 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网友:太突然

发布时间:2025-11-23 15:10  浏览量:1

在中国这个竞争激烈且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中,一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际内衣品牌突然宣布退出,难免让人觉得“太突然”。很多消费者还在回味自己最早买到的那款钢圈内衣时,这个曾经充满记忆的品牌就要离开市场,似乎让人感受到一股无法抗拒的无情。你是不是也在心里这样想: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曾经那么红火的品牌会选择退出?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很深的逻辑——市场的“血淋淋”的残酷。黛安芬(Triumph)这个品牌,成立于1886年,算得上是全球内衣行业的老牌子。1992年开始布局中国,曾在盐城和海南建厂,2008年正式进军中国零售,曾经是很多中国女性的“内衣启蒙品牌”。价格定位也挺有人气,天猫旗舰店多在200-800元之间。可是,曾经的辉煌已经逐渐蜜汁淡去。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nH8n7KPj

为什么品牌会选择退出?原因其实很简单也是很殃的。中国内衣市场的变化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前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刚刚超过6%,黛安芬的份额更是连1%都不到。谁都知道,市场份额的萎缩,就像血液在流失。面对无钢圈、运动、无尺码大码等新兴品类的崛起,黛安芬的传统钢圈内衣显得不够“顶用”。消费者也变得更挑剔,从喜欢追求舒适到注重个性化,品牌没有及时跟上脚步,逐渐被边缘化。

更关键的是,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本逐年攀升,竞争也变得格外激烈。国内品牌如Ubras、内外NEIWAI,在市场上越走越火,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这些新兴品牌更懂得用数字化营销和本土化的玩法切入年轻人的心。在这种“你死我活”的局面下,黛安芬选择退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nHDXhtew

路透社最新的报道指出,黛安芬集团发言人说:退出这片市场其实是一项全球策略调整的一部分,未来更看重欧洲、北美和一些新兴的高增长市场,比如印度和东南亚。虽然退出了中国本土实体,但品牌仍会通过跨境电商渠道维持一定的影响力。这个“留一线生机”,实际上意味着品牌在未来想要继续在中国市场“逗留”,但仅靠线上,显然也说明在实体市场上的“败退”已成定局。

至于消费者的反应,更让人唏嘘。一些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回忆曾经购买黛安芬的场景,感叹“真没想到会这么突然”,仿佛失去了一个陪伴多年的朋友。这种情感,是市场更替带来的无奈,也反映出很多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感。要知道,一个品牌退出,空留下的除了产品,更是大家的记忆和习惯。

从行业角度看,黛安芬的退出也提醒所有传统内衣品牌:只有那些愿意不断创新,适应消费趋势变化的企业,才能长久立足。传统的钢圈内衣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消费者对“舒适、自由、个性”的追求。而国内品牌正逐渐洗牌,成长为“新宠”。未来,想要在这个赛道上再次赢得一席之地,靠的就是产品的差异化和市场的数字化转型。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nHEplqSU

说到底,黛安芬的退出不是失败的终点,而是中国内衣市场在新消费潮流下的一次洗牌。以此为鉴,任何品牌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迎合年轻用户的新需求,敢于突破传统。同时,消费者也要学会在变化中保持理智,体验多样化的选择,而不是固守某一个品牌的印象。市场的激烈,比拼早已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适应的赢家。

这次退出,或许也暗示着一个趋势:未来的内衣市场,会越来越多“本土化创新”,越来越多强调“舒适、无压力”的新品牌崛起。而这个变化背后,是时代在推行,用户在变心。品牌若不改变,就只能被市场自然淘汰。

总结一句话:在这个快节奏的市场里,没有永远的“老大”,只有不断的“变”“革”。黛安芬退出中国的故事,其实也是一场关于坚持与变革的生死考验。面对市场的剧烈波动,唯有不断调整策略,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每个品牌都应该深思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