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枷锁下的围剿?刘亦菲内衣造型遭网暴,身体自主权不该是原罪
发布时间:2025-11-23 23:47 浏览量:1
当“神仙姐姐”的标签被刘亦菲亲手撕开,一场关于审美与规训的舆论战骤然爆发。一组以“身体自爱”为主题的时尚大片中,她身着黑色立体剪裁内衣搭配高腰皮裙,坦然展露自然胸线与肩颈曲线,没有刻意迎合的搔首弄姿,只有舒展坦荡的肢体语言,却被部分网友扣上“低俗擦边”“晚节不保”的帽子,骂上热搜。这场争议的核心,从来不是服装的暴露程度,而是公众对明星“人设”的偏执执念,以及对女性身体自主权的粗暴围剿。
刘亦菲的这场“审美起义”,从一开始就注定充满阻力。出道二十余年,她被“清纯玉女”的人设捆绑太久——《仙剑奇侠传》里不食人间烟火的赵灵儿、《天龙八部》中冰清玉洁的王语嫣,这些角色让“仙气”成为她的固定标签,也让公众形成了“她就该不食人间烟火”的刻板认知。可现实中的刘亦菲,早已成长为34岁的成熟女性,她有权利突破角色滤镜,用时尚表达对身体的接纳与自信。就像霍建华挣脱“禁欲老干部”人设后凭真实质感逆袭一样,刘亦菲的尝试本是艺人主动破局的勇敢之举,却被解读为“人设崩塌”的“污点”。
更讽刺的是,内娱对女星身体的审判向来双标到令人窒息。同样是内衣造型,杨幂的黑吊带被赞“东方摩登”“蕾丝有骨骼”,品牌同款十分钟售罄;宁静的霸气演绎被夸“反差美”,宋茜的红色内衣大片收获“成熟魅力”的赞誉;就连中性风的刘雨昕,代言内衣也被解读为“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可到了刘亦菲这里,同样的时尚表达却成了“卖弄性感”,究其根本,不过是她的造型触碰了部分人对“神仙姐姐”的固有想象——他们需要的不是真实的刘亦菲,而是永远活在滤镜里、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拟符号。
这种对女性身体的过度规训,早已渗透到社会肌理。心理学中的“体像烦恼”理论指出,单一审美标准的泛滥,会让人们对自身身体产生不合理的否定与焦虑,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深远。部分网友对刘亦菲胸线的恶意攻击,本质上是将“白幼瘦”的畸形审美奉为圭臬,将女性身体物化为符合男性凝视的“完美展品”。他们忘了,女性的身体从来不是用来被审视的展品,而是属于自己的独立领地。正如女性主义所强调的,身体解放是女性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女性有权决定如何展示自己的身体,无需迎合他人的期待。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网友的言论已越过理性讨论的边界,触及网暴红线。《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明确指出,通过网络发布侮辱谩骂、贬低歧视等内容,属于违法不良信息。那些“看着恶心”“滚出娱乐圈”的恶意评论,早已超出审美分歧的范畴,演变成对个人人格的公然侮辱。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将“言论自由”当作挡箭牌,肆意践踏他人尊严。反观刘亦菲的回应,不辩解、不道歉,仅用“34岁的健康与力量”坦然面对,这种不被舆论裹挟的定力,恰恰戳破了网暴者的虚伪。
这场争议也让我们看到,多元审美的觉醒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越来越多网友清醒地指出:“低俗的从来不是衣服,是戴着有色眼镜的人”;品牌方的数据也给出了最直接的回应——相关话题阅读量破10亿,同款设计搜索量暴涨500%,证明市场对多元审美的渴望远超陈旧偏见。从林志玲早年的内衣广告引发争议到如今宁静、宋茜等女星坦然展现身体魅力,女性在时尚表达上的空间正在不断扩大,这背后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女性意识的觉醒。
刘亦菲的内衣造型争议,终究是一面照妖镜。它照出了部分人对明星人设的偏执执念,照出了单一审美对女性身体的粗暴规训,也照出了网络空间中亟待整治的语言暴力。其实,美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它可以是“仙气飘飘”的清纯,也可以是成熟女性的曲线;可以是柔弱无骨的温柔,也可以是力量感十足的坦荡。刘亦菲的尝试,不仅仅是个人风格的突破,更是对“女性身体必须符合某种标准”的宣战。
当我们学会尊重每个人对身体的自主选择权,当社会能包容每一种健康的审美表达,当网暴者能为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这种无谓的争议才会真正消失。毕竟,真正的美从来不是被人设绑架的完美,而是自由生长的生命力;真正的文明,从来不是对多元的围剿,而是对差异的尊重。刘亦菲的“错”,不过是太清醒地做了自己——而这,从来都不该是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