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圈内衣成就了黛安芬的黄金十年,也让它即将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发布时间:2025-11-25 15:49  浏览量:1

11 月 21 日,Triumph 黛安芬确认将从中国大陆市场“战略撤离”,包括各线下门店最迟会在今年 12 月 31 日营业结束后闭店,而在此之前,品牌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各线上平台的店铺会在 12 月 5 日后停止售后服务,微信小程序会在 12 月 10 日后停止售后服务。

消息一出,还是会让不少同学感慨。在国内,无论是否购买,都不可否认黛安芬是内衣市场耳熟能详的品牌,也一直是高端内衣的代表品牌之一,它的影响甚至持续了几代人。

虽然按黛安芬正式在中国开启零售业务是从 2008 年开始的,至今超过了 17 年,但早在 1979 年黛安芬就通过来料加工业务开始了和中国的渊源,随后在 1992 年黛安芬开始在国内建厂,早早布局了本土化生产,这么算的话,黛安芬耕耘中国市场已经快半个世纪。

而作为创立于 1886 年、早就是百年品牌的黛安芬来说,它在长时间里都以立体裁剪、钢圈支撑和塑形效果为主要卖点,它也是最早将钢圈内衣引入中国的品牌之一,这类产品对应了早期中国女性的需求,尤其在 2000 - 2015 年,强调立体托胸、塑形的产品都是市场主流,黛安芬也迅速发展,2015 年黛安芬的国内市场份额超过 5%,2016 年黛安芬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 1000 家门店。

但此后黛安芬的门店数量不断下滑,同时期本土品牌崛起,年轻一代对内衣的要求里,舒适性被放在了首位,轻松、悦己、个性化成为大家选择内衣时最主要的考量,传统钢圈内衣则完全站在了潮流的对立面,它似乎成了“上一代”的标志。体验上不舒适,感受上老派过时,黛安芬的竞争力持续减退。

虽然近几年黛安芬也推出了一些无钢圈款或者软支撑内衣,但动作已经滞后,且价格没有优势,“裸感”市场上已经有单价只是黛安芬 1/2 乃至 1/3 的内外、ubras 这些国内新兴品牌站稳了脚跟,而很多女生干脆直接选择 lululemon 等品牌的运动内衣,要的就是个无拘无束。

其实从大环境来说,“自由”成为了时代议题,而黛安芬则始终被作为了传统内衣的代名词,和“束缚”牢牢关联,没有及时转变大家心里对品牌的认知,这让它的叙事很难去讲。过去的强项成了包袱,黛安芬或许没做错,但整个市场的价值观都已经完全迁移。

同时黛安芬的销售方式还是和传统百货体系绑定,高库存得靠高强度的促销来消化,黛安芬的 SKU 还非常的多,这在新兴品牌打造明星单品,并且大多走线上渠道、走直面消费者的 DTC 模式面前显得非常累赘,利润往往也会被极大压缩。

不过对于黛安芬来说,离开一个区域市场不代表世界末日,事实上它早在 2017 年就关闭了英国的所有线下独立门店而只保留线上渠道(以及还有几个合作伙伴的专柜),而目前它的分销网络仍然覆盖了全球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有非常大的可操作的余地。

而且中国也并不是一个对内衣品牌、尤其是黛安芬这样量级的品牌很友好的市场,行业集中度非常低,鼎盛时期的黛安芬市场份额也只是个位数,而 2024 年市场份额首位的爱慕仅仅占比 2.1%。这么分散的市场,外资品牌大概率是“卷”不过本土品牌的,将资源投向回报率更高的市场是可以想见的决策。

而黛安芬的离开肯定会影响顾客,但也许影响到生产和销售链条上的人会更多一些,毕竟对于顾客来说有太多可替代的选择了。同时它也只是撤离中国大陆,在香港和台湾地区都还是照常运营的,大陆的同学们不会完全没有购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