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建议:天冷长期戴帽子,不过多久,或有6改善

发布时间:2025-11-27 19:04  浏览量:1

冬天来了,你还坚持“头不怕冷”?不少人认为,戴不戴帽子不过是个人习惯,甚至觉得头部耐寒锻炼更能增强体质。但这种看似“硬核”的做法,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身体。头部保暖的意义,远超我们想象。李兰娟院士曾公开建议,寒冷天气应当长期戴帽子保暖,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人。

这一建议背后,不止是对寒潮的提醒,更是对长期健康的关注。头部保温,并非只是“防止感冒”这么简单。

头部是人体热量散失最集中的部位之一,占比高达30%。在低温环境中,未戴帽子的人热量流失速度远超其他部位。长时间头部受凉,会引发一系列身体反应,甚至影响多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我们常忽略一个事实:头皮下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导致局部血流减少,进而影响大脑供血,表现为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等现象。这并非小题大做,而是确有其因。

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脑血流调节能力减弱,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天冷不戴帽子,可能诱发原本控制良好的高血压冠心病出现波动,甚至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不仅如此,寒冷直接刺激头皮,还可能加重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问题。研究表明,头部保暖在某些人群中可降低偏头痛的频次与强度,成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的补充。

除了脑部影响,天冷时头部受凉还会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呼吸系统。鼻腔、咽喉等与头部接壤部位,遇冷收缩、黏膜功能减弱,更易受到病毒入侵,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概率。

而在中医理论中,头为“诸阳之会”,为人体阳气集中之处。风寒易从头入,一旦阳气受损,容易引发全身性不适,如畏寒、乏力、失眠等。头部保暖,是养护阳气的重要一环。

现代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某机构对3000余名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长期冬季戴帽者在认知功能保持方面表现更佳,提示头部保暖可能与延缓脑衰老有关,尽管机制仍在研究中。

免疫力下降也是头部受寒的后果之一。寒冷刺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免疫细胞活性,易导致病毒繁殖。长期忽视头部保暖,可能成为慢性炎症反复发作的隐性推手。

对于女性而言,头部保暖还有另一层含义。研究指出,女性受寒后更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易怒、睡眠障碍等,头部作为体表重要的神经调节区,受凉后影响尤为明显。

部分人群在冬季出现脱发加重的情况,也与头部受寒有关。低温刺激使头皮血流减少,毛囊供养不足,进而影响毛发生长周期。保暖帽,可能比昂贵护发产品更实际有效。

不仅是寒冷直接导致的问题,戴帽子还能间接改善情绪健康。研究表明,寒冷天气中保暖程度良好者,其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保暖可能有助于情绪稳定和精神状态提升。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头部保暖同样关键。未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对寒冷更为敏感,长期头部受寒可能影响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学习期的孩子更应重视。

从进化角度看,人体并不擅长应对极寒环境。头部作为进化中最晚暴露于环境的区域之一,其保暖机制并不健全,外部防护就成了关键手段。帽子,不只是一件衣物,更是一种保护。

很多人担心“戴帽子会使头发变油、捂出皮肤病”。选择透气性佳、材质温和的帽子,完全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相比起头皮短暂不适,长远健康更值得关注。

冬季流感高发期,鼻腔温度变化成为病毒侵入的“突破口”。而保暖帽可通过保持头部温度,间接稳定鼻黏膜功能,提升局部抵抗力,减少病毒入侵几率,具有潜在防护作用。

头部保暖并非包裹越多越好。过度保暖可能造成出汗、湿热,反而让头皮失去保护。应根据外界温度选择适当厚度与材质的帽子,保持干爽是关键。

部分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更应重视头部温度管理。研究显示,这类人群在冬季感染风险高出常人两倍,头部保暖可作为日常健康管理的组成部分。

长期戴帽子还有助于调节眼部疲劳。寒风刺激下,眼部血管收缩,泪液分泌减少,容易干涩、刺痛。帽檐或围巾遮挡风寒,可起到缓冲作用,尤其是经常使用电子设备者更应注意。

在高龄人群中,维持体温平衡难度高,头部保暖对维持核心体温尤为重要。数据显示,老年人冬季头部未保暖者发生低体温症的概率是戴帽者的2.7倍,防寒效果显著。

不仅是户外,室内环境同样应注意头部温度。在通风频繁或空调直吹的室内,长时间裸露头部也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头痛或鼻塞等不适,适当戴帽子也能起到调节作用。

年轻人常误以为“抗冻”是身体强壮的表现,实则适度保暖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过度刺激只会消耗身体储备,长期以往,可能出现体质下降、易感冒等“亚健康”征兆。

合理的头部保暖还能优化睡眠质量。冬季夜间温度骤降,头部受凉容易引发夜醒、入睡困难等问题。睡前佩戴轻薄帽子,有助于维持脑部温度稳定,改善深睡比例。

从整体健康角度看,长期戴帽子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生活干预方式。它不仅是对寒冷的抵御,更是对健康的投资。保温,是一种生活智慧,不是懒惰或脆弱的象征。

戴帽子也需讲究“时效”。不宜长时间佩戴不透气帽子,避免头皮湿热环境影响油脂分泌。日常清洁、适时更换帽子,是科学保暖的必要补充。

不同人群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帽子。运动者可选弹性好、透气佳的针织帽;老年人适合保暖性强的羊绒帽;儿童则应避免帽绳过紧、材质刺激的产品,确保舒适与安全并重。

在气温剧降或户外活动较多的日子,头部保暖应优先考虑,即便其他部位已穿得厚实,若头部裸露,整体热量仍可能快速流失。帽子应成为出门的“标配”之一。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寒潮频发已成为常态。我们需要从生活小事入手,构建更完整的健康防护网。戴帽子,不是小事,而是长期健康管理的关键节点之一

头部保暖的益处,远不止冬天“挡风御寒”这么简单。它牵涉到心脑健康免疫反应情绪调节等多个维度,是一个被低估的健康习惯。值得每个人在生活中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主编.《传染病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2. 张文宏,王辰等.《公共卫生核心知识手册》.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