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冬季心血管调养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24-12-31 10:42  浏览量:9

在冬季,如何有效保养心血管呢?本文将为大家解答有关冬季心血管调养的问题。

寒冷气候对人体心血管有哪些影响?

冬季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寒冷。中医学认为,自然界正常的寒冷被称为寒气;但如果大自然过于寒冷或人们未能正确保暖,则寒气会变成六淫之一:寒邪。

寒邪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包括:①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②寒主收引导致经脉痉挛、肢体蜷缩;③寒凝血脉栓塞;④寒邪多潜伏而致病;⑤寒邪常与其他病因共同作用引发疾病。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以“寒”命名,可见古代对寒邪致病重要性的认识。作为恒温动物,人类调节体温的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收缩血管减少散热来保持温暖;同时,干燥的冬季天气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浓缩及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增加心脏负担。此时,交感神经系统活跃,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而诱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因此,低温环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潜在诱因。

有研究显示,每当气温下降1℃,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就会增加2%。

中医强调高血压治疗需遵循天人合一原则,并考虑时间、地点和个人差异制定方案。对于初发且无明显并发症的一级高血压患者,建议首先尝试生活方式改变结合中药调理;而对于二级及以上高血压,则往往需要药物联合治疗。

那么,在冬天里,中医有哪些基本的养生理念呢?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应坚持“防寒、润燥、收藏、滋阴”八字养生理念。

① 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对于高龄老人来说,他们对温度变化感知迟钝,家人和护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气温决定其穿着厚度。

② 水分是生命之源,也是抵御干燥的关键!适时补充温开水或者茶水,有助于防止血液过度浓缩和粘稠,同时也能避免皮肤干燥。

③ 生活作息上提倡“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活动。

④ 饮食上宜选择助阳祛寒的食物,如瘦肉(猪、牛、羊)、鱼类、蛋类以及富含蛋白质但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苹果、香蕉等)和温性蔬菜(芥蓝、大蒜苗等)。

⑤ 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建议洗冷水澡或参与冬泳等活动。

冬季补水量应该是多少呢?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饮水量约为2-2.5升左右,具体数值还需依据个人情况调整。青壮年、重体力劳动者或高强度运动人群出汗较多,可以适当增加摄入量;反之,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及体力活动较少者可适当减少。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这时身体已经开始缺水了。过量饮水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如水中毒等问题。

推荐饮用温开水、各种茶水、陈皮水、柠檬水或是稀释后的鲜榨果汁。研究表明,温开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并改善免疫功能。虽然偶尔可以在运动后饮用含色素、调味剂、糖分或盐分较高的饮料以提升口感体验,但这并不是最佳的健康饮品选择。

冬季有哪些适合补气温阳散寒的药膳方?

俗话说得好:“冬令进补,春来打虎”。面对冬季可能出现的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等症状,可以通过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来进行调理。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气血相互依存并能转化。针对阳气不足的情况,下面介绍几款补气暖身的药膳配方:

(1) 党参黄芪排骨汤:取30克党参、30克黄芪与300克洗净切块的猪排骨一同炖煮约两小时,加入少许姜片提香,最后加盐调味即可享用。

(2) 当归生姜羊肉汤:准备10克当归、3片生姜以及500克去筋膜洗净的羊肉块,先用花生油和姜片爆炒羊肉,再加入适量黄酒煮沸后转小火慢炖一个半小时左右,最后加盐和少量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