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话养生
发布时间:2025-01-05 18:38 浏览量:6
小
寒
WINTER
小寒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正值“三九”前后,是最寒冷的节气之一。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中医认为,冬季阴寒之邪最盛,因此防寒保暖是这一时期的养生关键,市民们要从衣食住行多方入手,注意养护,保持身体健康。
1 衣:守阳御寒、保暖透气
寒冷天气易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可能诱发或加重卒中、心肌缺血、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症。寒潮频繁,气温降低,也会导致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减弱,引起呼吸道疾病。市民们在衣着方面,首先要注重保暖,选择保暖性能好的衣物,如羽绒服、羊绒衫等,以抵御寒冷。穿着衣物注意重点保护头部、颈部、脚部和手部等容易散热的部位。“头为诸阳之会”“寒从脚起”的老话提醒我们,一顶温暖的帽子、一条防风的围巾、一副御寒的手套、一双厚实的袜子必不可少,做到“头暖”“背暖”“手足暖”。室内外温差大时,宜选易穿脱衣物,适时调整以适应环境温度,防止因过热或过冷而致病。
2 食:温补五脏,重肾防寒
小寒节气,食宜温养。寒冷的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生理功能。因此,饮食应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根据中医养生理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就适合,因其温热性质,被视作滋养身体、促进健康的重要饮食来源。这些食物不仅能够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温养五脏,补益气血,抵御寒邪,从而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同时,可适当食用辛辣、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另外小寒节气有吃“腊八粥”的传统习俗,腊八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也是冬季养生食补佳品。另可食用些干果暖脏助元,如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可以养胃健脾、补肾强筋骨,活血止血。
此外,小寒节气食宜减咸增苦。小寒是阳气潜藏、阴气最盛的时期,日常饮食应顺应此变化,强调养藏原则,避免过度消耗。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与冬气相通。所以饮食中注意“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中减咸增苦,即少吃咸味食物,适食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可助心阳,起到养肾强心的功效。
3 住:适宜温度,室内保湿
小寒时节,家中也要温度适宜,建议室内温度保持在18-24℃之间。尽量减少晚间外出活动次数,避免室外活动时与室内温差过大损伤阳气。由于小寒夜间户外温度低,容易冻伤,如果有必须出门的情况,出去前记得增添厚衣或者喝点热汤。市民们在临睡前用热水泡脚或者加点艾叶、花椒等温热药液泡脚,助阳效果会更好。冬天时候,室内也往往比较干燥,加上开空调等情况,干燥可能会更严重,市民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的湿度。值得注意的是,小寒时节虽气温低,但仍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常开窗通风,以防空气污染。
4 行:适度锻炼,行于日光
小寒养生,人们应该顺从“冬主收藏”的自然规律,尽量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导致寒邪乘虚入里。但也并非完全不做锻炼,要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建议等早晨太阳出来后进行散步、慢跑、跳绳等运动,整体户外运动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强度不宜过强,以微微汗出为佳。
小寒节气的到来,也标志着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通过中医养生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保持身体健康。衣食住行,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忽视,只有全面照顾到,才能在寒冷的冬季保持温暖和健康。
陈海琳,医学博士,血液内科副主任
师从上海市名中医周永明教授,从事中医血液病临床与科研工作16年。曾先后至美国哈佛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等国内外血液学顶级临床中心及实验室进修访学交流。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入选上海市卫计委三年行动计划中医人才培养计划,第一作者发表SCI1篇、国内核心期刊学术论文6篇,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励等荣誉。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气血不调,虚损,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白细胞减少,慢性疲劳综合征,肿瘤放化疗术后血细胞减少以及各类血液疾病。
门诊时间:
专家门诊:
周二上午 (大柏树)
周四上午 (青海路名医特诊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