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寒节气的中医养生

发布时间:2025-01-20 08:01  浏览量:4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此时养生重点在于祛寒保暖、潜藏阳气。

大寒时节应顺应冬季封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以顾护阳气,御寒保暖。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操劳过度。

另外,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导致空气污浊。每天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时段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邪侵袭人体会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收缩挛急。因此大寒时节注意保暖也非常重要。头为诸阳之会,腰为肾之府,督脉位于人体背部,背为阳,督脉主一身阳气,因此,要尤其注意头颈部和腰背保暖,以及足部和膝关节保暖。可戴帽子、围巾、穿高领衣等防寒保暖。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或下午,多到室外晒晒太阳,每天30分钟为宜。

大寒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温补为主,重在养肾。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肾属水,主藏,与冬气相通应,对应五色为黑。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此外,羊肉、韭菜、萝卜、核桃、栗子、桂圆等温性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春节即将来临,应注意食饮有节,不可暴饮暴食。大鱼大肉之余,可以进食一些健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陈皮、山药等。由于大寒与立春相交接,在饮食上还可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带动阳气升发,如香菜、洋葱、紫苏叶、辣椒、生姜、大葱、大蒜、茴香等,但不可过食。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身体产生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冬季宜选择比较缓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法,不仅动作柔和,还能调动全身阳气。注意避寒,要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做好准备运动,应待身体暖和后再锻炼。运动不宜大汗淋漓,防止过度疲劳,以免伤阳气。锻炼后要及时穿衣保暖。

每天晚上可以用热水泡脚,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令寒气排出体外。同时,泡脚还能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状态。但要注意,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40—45℃为宜,每次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15—20分钟即可。可在泡脚水中加入红花、艾叶、花椒、牛膝、桂枝、鸡血藤等中药,以加大温通经脉、祛寒防病的功效。

大寒时气温低,艾灸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全身气血,提高身体御寒能力,对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以下推荐三个可暖身的艾灸穴位:

1.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艾灸时,可以绕神阙穴周围灸,使神阙以及神阙下3寸的关元穴、神阙上4寸的中脘穴、神阙旁开2寸、4寸的天枢穴、大横穴由表及里逐渐暖煦、温热,进而使得全身经脉、气血畅通,达到健身与防寒的功效。

2.涌泉穴的位置在足掌部,当足部五趾内卷时,足前部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这个穴位大约在足掌前1/3与后2/3的交点上。涌泉穴是肾经的要穴,也是肾经经气始发之处,灸之具有补肾益精、调和阴阳、引火归元等功效,尤其适合于经常感到下肢发凉的人群。

3.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疏肝益肾的作用。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