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大寒节气,再忙别忘“吃2样,做4事”,御寒保暖,安康越冬
发布时间:2025-01-20 17:46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今天是大寒,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有人说,大寒一到,年味儿就浓了,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卫生、筹备过年的你,是不是感觉日子一下子踩了油门?可别光顾着忙活,忽略了这节气里身体的“小心思”。
毕竟,大寒是寒冷的代名词,也是冬季健康的“分水岭”。过得好,安康迎新年;过不好,可能年都没过完就落下病根,真是得不偿失。今天我就给大家唠唠这个大寒节气,告诉你“吃啥能暖,做啥能安”,让你健康又开心地步入春天!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北风像刀子一样刮着,空气中透着刺骨的冰凉。作为一名医生,我在门诊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到大寒,感冒的、关节痛的、冻伤的患者明显增多。
还有一些老胃病、心脑血管病的患者,病情也容易加重。每次看到他们,我都忍不住想提醒大家一句:“天冷不是小事,保暖就是保命。”
你可能觉得自己身体好,扛得住寒冷。但实际上,寒冷对身体的伤害是“润物细无声”的。寒气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梗和脑卒中的风险;
还会削弱免疫力,让病毒、细菌有机可乘。更别提那些手脚长期冰凉的人了,寒凉一旦侵入体内,关节、脾胃都容易“罢工”,到时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所以,大寒节气就像是一场健康大考,关键看你怎么应对。别急,接下来,我就给你支几招,简单又实用,让你轻松过关!
有人说,“冬天的养生,全靠一口吃。”的确,吃对了,身体就是一台高效“暖气机”;吃错了,简直是给寒气开了大门。大寒节气,这两样食物,必须安排上!
1. 红枣桂圆粥:补气血,暖全身
大寒时节,最怕的就是寒气侵入脾胃,而脾胃一旦虚寒,整个人都容易疲惫无力,手脚冰冷。红枣和桂圆是补气血的“黄金搭档”,再加上温热的粥,简直就是寒冷天里的“暖宝宝”。尤其是女性朋友,这碗粥可以说是冬天的“标配”。
煮一锅红枣桂圆粥并不复杂:取适量红枣、桂圆肉,加入糯米和少量姜片,用小火慢煮成粥,喝上一碗,暖意瞬间从胃里蔓延到全身。
如此,红枣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桂圆则能安神助眠,特别适合冬天容易失眠的人。
2. 羊肉汤:驱寒暖胃,补阳气
“冬吃羊肉赛人参。”羊肉性温,是冬季最好的御寒食材之一。尤其是大寒时节,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能驱散寒气,还能补充身体阳气,让你精神饱满、气力充足。
不过,羊肉汤再好,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有些人本身体内火气较旺,比如经常口干舌燥、长痘痘,那就要适量食用,别因为“驱寒”反而上火。如果觉得羊肉味道太膻,可以加点山药、枸杞或者陈皮一起炖,能去膻,还能增加营养。
光吃还不够,行动也得跟上。大寒节气做好这四件事,才能真正把健康攥在手里。
1. 早睡晚起,养阳气
“早睡晚起,必待日光。”这句老话说的就是冬天的作息规律。大寒时节,天亮得晚,气温低,过早起床容易寒气入体,伤害阳气。所以,建议大家早上可以适当晚起一些,等太阳出来再活动。
不过,晚起并不是让你赖床到中午,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早点休息,减少熬夜,才能让身体的阳气更充足。
2. 泡脚驱寒,舒筋活络
泡脚可以说是冬天最舒服的养生方式了。大寒时节,用热水泡脚,能驱寒,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让全身暖和起来。泡脚时可以加一些生姜片或者艾草,有助于祛湿散寒,效果更佳。
不过要注意,泡脚的水温不要太烫,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也别太久,15-20分钟就够了。尤其是有糖尿病的朋友,脚部感觉较差,一定要先试水温,避免烫伤。
3. 适度运动,激活“内暖气”
冬天很多人怕冷,就喜欢宅在家里,但久坐不动反而会让身体更冷。大寒节气,适当运动是激活身体“内暖气”的关键。
你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温和的运动方式,不需要大汗淋漓,但要让身体微微发热,这样才能驱散寒气。
不过,运动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手、脚这些部位,千万别冻着了。还有,运动最好选择在上午或下午,避开寒气最重的清晨和夜晚。
4. 勤通风,但别贪凉
冬天室内常常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所以,即使是大寒,也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不过,通风时要注意别让冷风直吹到自己,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可以选择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短时间通风。
此外,家里的暖气或者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高,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增加感冒的风险。建议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既舒适又健康。
有人说:“大寒不冷,春天冷。”大寒节气是冬天的尾巴,但却是寒气最重的时刻。这个时候,千万别掉以轻心,觉得熬过了冬天就万事大吉。
相反,大寒节气是对你整个冬季养生的一次总结和考验。只要吃对、做对,你能安稳过冬,还能为春天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健康这件事,从来都是“你对它上心,它就对你上心”。愿大家都能在这个大寒节气里,暖暖地过,健健康康地迎接新的一年!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中医养生学》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科普文章
5. 中国中医药报健康专栏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