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不过是一团痰,淤堵在体内了,教你一碗化瘀汤!

发布时间:2025-01-23 16:42  浏览量:5

类风湿不过是一团痰,淤堵在体内了,教你一碗化瘀汤!

临床治疗类风湿问题已经历经多年,在中医的视角里,类风湿的发作往往与寒湿痹阻息息相关。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忽视保暖、贪凉饮冷已成为常态。过度摄入寒凉、生冷食物,加之缺乏运动,容易损伤阳气,导致寒湿内侵,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久而成痹,就容易引发类风湿。那今天就教大家煲一锅祛寒汤,记不住的朋友可以先收藏起来,这锅汤主要由桂枝、羌活、秦艽、防风等组成,但还需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辨证加减,以调理因寒湿痹阻、阳虚体质导致的各种疼痛和类风湿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的产生,主要与风寒湿邪侵袭、正气不足、气血痹阻的体质有关。这些作为外界的致病因素,任何一种都能干扰体内气血的正常循行,使气血运行日益迟缓。

它们会逐渐积聚,越聚越紧,直至形成顽固的“痹阻”,停留于身体的哪个部位,哪里就会出现更为显著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所以,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中成药,它能祛风除湿,散寒通络,直击病源,从根本上缓解一切类风湿、关节疼痛。它就是:风湿骨痛丸。

药方构成同样十分强大:

首先,第一组药物:羌活、独活、威灵仙和木瓜,四味药合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先将体内的风寒湿邪给驱逐出去;然后,秦艽、防风和桂枝,擅长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再将体内因寒湿而僵硬的关节、肌肉给温暖、舒展;紧接着,当归、川芎和白芍,能够养血活血,及时补充因气血痹阻而受损的气血;最后,细辛和附子,引领药效深入骨髓,帮助驱散深层的寒邪;

而白术、茯苓,则负责健脾利湿,从源头上减少湿邪的生成;甘草作为一个“调和者”,协调各药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团结一致,共同攻克难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

中医认为“痹症多因风寒湿”,当我们的身体受到风寒湿的侵袭,气血、津液运行受阻,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痹症。

所以,接下来,我要给大家分享的这味中药,它被誉为“痹症之良将”!能通行经络,温经散寒,如果我们能巧妙搭配的话,它还能帮助我们化解一身的风寒湿痹,无论是风寒湿痹,还是气血两虚导致的痹症都可用。

那这味中药,就是附子。第一个附子搭配细辛,可以散寒痹。寒痹的人往往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热则舒,那这个时候就可以搭配细辛,来增强散寒止痛的效果,附子负责温阳散寒。

第二个:附子搭配白术,可以祛湿痹。湿痹的人,往往关节肿胀,沉重疼痛,肌肤麻木不仁,身体困重,舌苔厚腻,那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附子搭配白术一起来用,达到温阳化湿、通络止痛的作用。

第三个:附子搭配黄芪,可以调气血两虚痹。黄芪被称为“补气之长”,擅长补气升阳,所以说,如果你总是感觉关节酸痛无力,劳累后加重,并且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淡苔白,那像这种情况,多半都是气血两虚了,就可以参考这两味药搭配使用,既可以温阳散寒,又可以补益气血。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