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中医看来就是“血”的问题!用对一妙方,关节不肿痛!
发布时间:2025-02-06 16:50 浏览量:13
类风湿——中医看来就是“血”的问题!用对一妙方,关节不肿痛!
来门诊找我看类风湿的人
我经常会问到“受寒了吗?关节疼吗?”得到答案:都有!
人体阳气为温煦之本,良好的保暖让身体内的阳气得以维持正常的运行与布散,而许多人不注重保暖,常常受寒。
另一方面,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而肾主骨,类风湿性关节炎往往与肾阳不足、寒湿侵袭骨骼有关。现代人冬季穿着单薄,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关节受寒不停,肾阳的耗损也不停。
久而久之,你以为你受冻的是关节,其实是肾,是阳,身体的阳气得不到正常温煦,类风湿症状当然会日益加重!
关节疼痛,如何缓解呢?
第一步、阳气充足,关节才温暖
①肾阳虚导致类风湿的人:把阳气补上来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充足,则筋骨强健,关节灵活。若肾阳虚衰,寒邪侵袭,关节失于温煦,则疼痛不已。所以,要补足阳气。
②寒湿痹阻型类风湿的人:把寒湿排出去
寒湿内蕴,阻滞经络,使得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得不到足够的滋养,从而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这也是我们常见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配合温阳散寒、祛湿通络的方法。
第二步、气血通畅,关节才灵活
关节为筋骨汇聚之处,气血流畅,则关节得以濡养,活动自如。
如果气虚血瘀,气血不能顺畅到达关节,就会导致关节失养,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气血越是瘀滞,关节症状会越严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也是治疗类风湿的一个关键。
既能“补阳”,又能“通血”,这里方子直接分享给大家:附子、肉桂、干姜、黄芪、当归、赤芍、白芍、秦艽、防风,细辛。关节疼痛剧烈,可加威灵仙;关节肿胀明显,可加茯苓、泽泻。
在中医学里,最重要的是辨证施治,即“一人一方”。“病有千变万化,方需随机应变”,切勿盲目用药。
给大家说个门诊真实案例吧。
患者是个中年男性,长期在冷库中工作,久而久之,开始出现关节疼痛、僵硬的症状。尤其是双手关节,肿得像馒头,疼痛难忍,连基本的抓握动作都难以完成。舌暗淡,苔白腻,面色晦暗。自述工作中经常感到寒冷刺骨,下班后关节更是疼痛难忍。坐在诊室里,他紧锁眉头,疼痛让他几乎说不出话来。
我安慰他:“别急,关节我给你治好,让你重新活动自如,但你若是一直这样焦虑,治疗效果可要大打折扣了。”上述方子加减,重用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加苍术、白术以健脾祛湿,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
如此,温阳散寒、祛湿通络、活血化瘀多管齐下,气血同调,关节得暖,疼痛自消。
结果,用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也逐渐消退。后来,他又坚持用了一段时间,类风湿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关节活动自如,生活质量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