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子被猥亵内衣遭撕毁,店长300元封口,负责人推责

发布时间:2025-07-11 22:57  浏览量:4

深夜采耳店的惊魂时刻:当职场安全沦为一场噩梦

凌晨2点15分,深圳南山某采耳店的走廊灯光昏黄。

何女士正为最后一位顾客做“静耳舒躺”服务,房间里的熏香淡淡飘散,一切看似平静。

可谁也没想到,几分钟后,这里会上演一场令人窒息的暴力猥亵——男顾客突然掀开她的长裙,扯断内衣肩带,在她胸口抓出数道血痕。

“救命!有没有人?!”何女士的呼救声在隔音极好的包厢里回荡,而几米外的前台始终无人应答。

事后她回忆,那几分钟像被拉长成一场噩梦,直到她赤脚冲出房间,才在颤抖中按下110。

但更让她心寒的是店方的反应——值班店长不仅抢走她的手机删除报警记录,还塞来300元“封口费”:“别闹大,影响生意。”

“300元买断尊严?”店方操作引众怒

事件经深圳广电《第一现场》曝光后,网友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采耳店负责人欧阳先生起初辩称“店长只是去接电话”,后又改口承认管理疏忽,并火速开除了当事店长。

可当何女士提出12万元精神赔偿时,欧阳竟反呛:“这算不算敲诈?”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民法典》第1010条,用人单位未履行职场性骚扰防治义务需担责。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周垂坤律师分析:“何女士不仅能索赔,若因此离职还可索要补偿金。”而涉事男顾客已被南山警方刑拘,涉嫌强制猥亵罪或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行业潜规则下的沉默羔羊

令人揪心的是,此类事件绝非孤例。

今年1月,云南某足浴店5名女技师遭包厢内连续猥亵;5月,深圳一名按摩师假借“乳腺检查”性侵女顾客。

这些案件暴露出服务业女性员工的两难——既要维持“客户至上”的行业规则,又被迫在骚扰中忍气吞声。

有从业者匿名透露:“我们被培训要‘委婉化解冲突’,但没人教我们怎么对付流氓。”某连锁养生品牌负责人则分享:安装8000元/店的智能报警手环后,猥亵案直降90%。

这印证了中国政法大学马皑教授的观点:“密闭服务场所必须强制配备录音报警装置,这是用技术填补人性漏洞。”

当保护沦为口号,我们还能做什么?

事件发酵后,微博话题#采耳店猥亵案该谁买单#阅读量破亿。

支持何女士的网友@清风徐来 质问:“难道穿裙子就成了原罪?”而恶意评论如“干这行就该有觉悟”也刺痛公众神经。

心理学博士李颖提醒:“谴责受害者是二次伤害,安全不该是女性的‘选修课’。”

目前,深圳妇联已介入协助何女士维权。

或许正如《人民日报》曾评:“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恰恰体现在它如何保护最弱势的劳动者。”此刻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昏暗包厢里的呼救声,究竟还要被湮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