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天如何科学保暖?记住“上薄下厚”,护好四大部位

发布时间:2025-10-25 05:19  浏览量:3

连日剧烈的气温波动让人措手不及,有人穿着薄外套,停留在秋天的尾声;有人已裹上羽绒服、戴上围巾,提前进入“过冬模式”。这个季节,如何穿衣更保暖?

10月23日,河南省中医院肿瘤二病区副主任医师郭军辉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春捂秋冻,身体有些部位尽量不要受寒,包括头部、颈部、腹部和脚部,穿衣可以采用上薄下厚穿衣法,即上身可采用分层穿搭法(如内衣+毛衣+防风外套),方便根据温度增减;下半身穿上秋裤、厚裤袜,搭配保暖的鞋袜。”

10月23日,河南省中医院肿瘤二病区副主任医师郭军辉在诊治患者。受访者供图

“上薄下厚”穿衣顺应气血循环

天冷穿衣为什么要上薄下厚?郭军辉副主任医师向记者解释,依据人体血液循环特点,心脏泵血到脚部的“路程”最远,循环最费力。上半身尤其是胸腔内有心脏、肺等重要器官,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相对不怕冷。如果上身穿过厚,容易出汗,汗液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一旦遇到风吹,反而更容易感冒。如果脚部保暖不足,脚部血管会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不仅脚会冷,全身都会感到寒冷,也会增加心脏的泵血负担。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穿衣“上薄下厚”顺应了人体阳气分布和气血运行的规律。郭军辉副主任医师向记者解释,上身属阳,阳气足,耐寒;下身属阴,阳气弱,易受寒邪侵袭。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点,寒邪易从脚部经络上行,伤及肝、脾、肾等脏腑。因此,下身保暖是固护阳气、防止寒邪入侵的关键。郭军辉副主任医师表示:“‘上薄下厚’的穿衣法,本质上是在保护我们相对薄弱的下半身,固护阳气,防止寒邪由下而上入侵体内,从而实现真正的保暖。”

护好头颈腹脚等重点部位

此外,人体有多个关键部位尤其怕受寒,保暖不当会直接损害健康,要注意头部、颈背部、腹部、脚部等部位的防寒保暖。郭军辉副主任医师指出,如头部是阳气的汇聚处,最忌受风,头部受寒不仅会耗损阳气,还易引发头痛、感冒。因此降温天,一顶帽子显得非常重要。

颈后有大椎穴,是阳气运行的枢纽。颈背部受寒,阳气运行受阻,轻则颈肩酸痛、头晕,重则引发感冒。同时,颈部血管密集,受凉后血管收缩,影响脑部供血,还可能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腹部连接脾胃与脏腑,是元气所在之地。腹部受寒易伤脾阳,导致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对女性而言,寒邪直侵胞宫,易引起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无论男女老少,秋冬都应避免露腹,尤其是睡眠时更要注意腹部保暖。

脚部有涌泉穴等众多重要穴位,脚部寒冷会迅速消耗肾气,导致抵抗力下降,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更容易被病毒侵袭,引发感冒、气管炎等。

在气温骤降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老年人、体质虚寒者(尤其是女性)以及关节疾病患者,是受寒风险较高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郭军辉副主任医师建议,可以戴上帽子、围巾保护头颈,穿上高腰或长款衣物护住腹部,选择保暖鞋袜确保脚部温暖干燥。除了穿衣,也可以通过多喝温水、吃温热食物、睡前泡脚等方式,有效提升身体的御寒能力。

科学防寒不仅关乎舒适,更关乎健康。在这个寒意渐浓的季节,希望这份“上薄下厚”的穿衣指南,能为您提供一份温暖守护。养生在于细节,健康源于习惯。让我们从科学穿衣做起,护住身体的阳气之门,守住健康的温暖防线,以强健的体魄迎接每一个冬日晨光。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