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哭预警!新一轮冷空气25日杀到,局地降温8℃+,注意保暖措施

发布时间:2025-10-24 12:02  浏览量:3

10月25日那阵冷空气已经开始动了,接下来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要感觉到明显降温,北方先被“速冻”,南方几天后也会感到秋衣不够暖和。长春到27号那天白天最高可能不到5℃,沈阳夜里最低要降到零下5℃左右。北方普遍会降温4到6度,局部接近8度。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一带还会下雪,部分地方可能出现暴雪。

说白了,这股冷空气来得快、范围大,从25号开始先压到东北、华北那边,几天之内往南推进,中部和江南也会感到凉意。技术点儿别纠结,一句话:北方是“速冻模式”,南方是“早晚凉、白天还行”的节奏。高原那边因为地形配合,还会把水汽变成雪,遇到高原和山区的朋友,路况和能见度都要格外留心。

怎么应付?先从穿衣说起,别图省事。套衣服像洋葱,里层排汗、中间层保温、外层挡风。这四个地方最容易漏风:头、脖子、腰、脚踝,围巾、帽子、厚袜子别省。别信那种“喝点酒暖身”的老说法,酒精会让你更快散热,不靠谱。喝点生姜红枣茶、热牛奶、热汤这种靠谱些,短时间能顶事儿。家里用电热毯、暖手宝时,别把电器和被褥随便堆在一起,也别整夜开着忘拔,安全第一。家里有老人、小孩或呼吸道病人的,多检查一下被褥和房间温度,不要让他们受凉。

出行方面,北方的高速、山路翻车、结冰的可能性上来了,出发前务必要查路况。自驾的把轮胎、蓄电池、挡风玻璃清理剂准备好,备一条绳子、应急毯、手电和充电宝,手机别落在家里。公共交通也可能因天气调整班次,计划赶路要多留点时间。山区和高原旅游更慎重:遇到暴雪预警就别去凑热闹,旅行社和景区也会有临时通知,听他们安排别冒险。

农牧和园艺的朋友别忽视了这波冷。地里的蔬菜、苗子遇冷容易受损,覆盖薄膜、草帘或者临时大棚保温,晚间加层被子式的保护很管用。牲畜要搬进有防风保暖的棚圈,地面垫厚点干草,饮水别冻住。对于依赖冷链运输的农产品,运输和仓储要提前安排好防冻措施,别到了关键时刻手忙脚乱。

高原、川西一带可能下雪,部分地方有暴雪风险,山路易滑,能不动就别动。牧区和旅游地要提早发布预警、安排撤离路线,一旦交通中断,救援和物资补给都会受影响。对普通市民来说,留心当地气象台的分时预报,特别是你小区或单位发布的通知,别光看全国大图,城里和城郊温差能让人措手不及。

社区、学校和单位可以提前做些事。学校考虑学生上学服装和校车安排,必要时调整上学时间;工地要管好露天作业,安排轮休和保暖点;户外工作人员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备好热饮和暖手器。小区里,老年人活动中心可以暂时增加暖房时间,志愿者可以走访检查独居老人家里的取暖和电器使用情况。

家里防寒有些“老办法”挺实用:窗户缝隙贴密封条、拉厚窗帘、晚上把窗帘拉上能省不少热。用空调或电暖器的时候,记得间歇通风,尤其家里用燃气或煤炉的,排气一定要通畅,别把自己闷坏了。一氧化碳中毒不是小事,别因为省事把排风扇堵了。暖手宝、热水袋可以暖手暖脚,但按说明操作,别直接贴皮肤,防止烫伤。

车里也有门道。冷天电瓶容易虚,启动车前把钥匙、电器关掉,必要时多热车几分钟;防冻液和雨刮液要检查,玻璃结冰早点用专用融冰剂或温水(不要烫),避免热胀冷缩造成玻璃裂缝。车上常备几件厚衣服、毯子和小型应急包,万一在路上等救援,也不会太尴尬。

气象部门还提到一个更大的背景:现在出现“双重拉尼娜”的概率比较高,接近七成多。这玩意儿意味着冬季总体偏冷,冷空气活动可能更频繁——不是短期预报里的某几天,而是整个季节的一个倾向。换句话说,接下来几个月里,遇到冷的次数和强度,都值得多留神。

我这儿测了下自家室内外温差,早上出门像被拉扯着从夏天扔进冬天,真有点懵。你那边现在是什么温度?家里有什么实用的保暖招儿,或者老人传下来的暖身方法?大家互通有无,把靠谱的经验丢出来,让更多人省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