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母牛养殖:抓牢营养、保暖与健康,助力母强犊壮

发布时间:2025-10-30 09:25  浏览量:2

深秋养母牛,核心在“精细化”——营养补到位,母牛体质强;饲料控得严,肠胃不闹病;保暖做得好,犊牛存活高;再搭配泽牧久远“牛妈妈预混料”,就能让母牛安全度秋,为后续越冬和犊牛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营养精准补:筑牢母强犊壮基础

深秋牧草枯萎,母牛(尤其怀孕、泌乳期)易因营养缺口出现异食癖,还可能引发流产、奶水不足问题,需通过 “基础饲料 + 专项补充” 双管齐下:

精粗饲料科学配比:粗饲料以优质干草为主,搭配青贮料,占每日饲料总量的60%-70%;精饲料按母牛体重添加。

预混料不可少:精料中添加泽牧久远“牛妈妈预混料”,其含过瘤胃维生素、微量元素、过瘤胃氨基酸及瘤胃微生物,能弥补母牛营养不足,提升奶水质量,让犊牛吃母乳后快速长膘。

注:母牛精补料用量低于2公斤/天的,可适当提高配方中食盐和预混料用量;大量使用全株青储的,可适当添加酸立停1号。

泽牧久远牛妈妈预混料:2.5%母牛预混料、4%母牛预混料、5%母牛预混料

特殊时期加餐:怀孕最后1个月的母牛,每日可额外补充胡萝卜;泌乳母牛可额外加精补料,避免因奶水消耗导致体质下降。

饲料严把控:避开三大“坑”

深秋是新玉米收获季,且牧草易结霜,不当饲喂易引发母牛拉稀,需重点做好两点:

新玉米必须陈化:新玉米收获后1个月内,淀粉未完成陈化,含大量“抗性淀粉”,母牛肠胃无法消化,易发酵拉稀。需将新玉米储存2个月后再使用。

杜绝饲喂霜打草:深秋早晨牧草常结霜,冰晶会刺激母牛肠胃黏膜,导致腹泻。早晨放牧或割草需等太阳升起、霜完全融化后进行;若已割回霜打草,需先在室内摊开解冻,避免直接饲喂。

青贮料取用规范:青贮易滋生霉菌,每次取用一定要去除变质部分;取料后立即用塑料布密封切口,防止冷空气进入引发二次发酵。建议在拌料中加入泽牧久远的脱霉除霉产品“双效霉杀清”,高效吸附并排出霉素毒素,避免牛羊出现采食下降、腹泻、肝脏损伤等问题,提高机体免疫力,守住饲料营养,让牛羊更健康。

泽牧久远技术团队走访养殖户时拍摄泽牧久远技术团队走访养殖户时拍摄

保暖全方位:防穿堂风、护犊牛

深秋昼夜温差大,母牛(尤其怀孕后期)、新生犊牛易受凉,引发感冒、拉稀,需从圈舍、犊牛、饮水三方面强化保暖:

圈舍防风:检查圈舍门窗、墙壁缝隙,用塑料布或帆布封堵迎风面,避免“穿堂风”直吹;在圈舍门口挂棉门帘,减少冷空气进入;怀孕母牛和犊牛单独关养在向阳栏舍,利用自然光提升温度。

犊牛保暖:犊牛出生1小时内,用干燥毛巾擦干身体,避免受凉;犊牛栏内放置加热灯;夜间可以给犊牛套专用保暖马甲,垫草保持干燥柔软,防止犊牛因低温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或腹泻。

饮水控温:寒潮天气给怀孕、泌乳母牛饮用15-20℃温水,产后母牛可在水中可加红糖(一周左右),补充能量的同时保护肠胃。

泽牧久远技术团队走访养殖场时拍摄

环境勤清洁:降湿度、减少病害滋生

深秋圈舍易潮湿、氨气积聚,刺激母牛和犊牛呼吸道,需及时清洁改善环境:

增加清粪频次:每天清理圈舍粪便,尤其是产房和犊牛栏,避免粪便堆积产生氨气;及时排出圈舍污水,在地面铺少量干燥沙土,降低湿度,预防母牛因潮湿引发关节炎。

定期带牛消毒:每周用聚维酮碘溶液对圈舍进行1次带牛消毒,重点喷洒食槽、饮水器、栏杆等高频接触部位;消毒后打开非迎风面通风口1小时,降低药物残留,保持圈舍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