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者超市脱衣证清白,只剩内衣裤时警报不停,警方:双方和解
发布时间:2025-11-14 10:11 浏览量:2
在安徽巢湖柘皋镇,一位六旬男子因安检门误报被拦,情急自脱至内衣裤,警方认定设备老化并促成和解,超市赔150元并检修设备
那天是11月9日,镇上气温有些凉,门口摆着几筐土豆和青菜,价格盘上白粉字还没擦干
张大爷拎着透明布袋,里头就几样菜和一袋面粉,收银台上的小票尚温
他往外走,安检门像被什么突然挑衅,急促地叫起来
他把小票递过去,声音发硬:“我没拿!
我付过款了!”
说白了,现场没人第一时间想到“设备坏了”
男店员习惯性拦下,问有没有漏付;
围观者靠近了些,手机镜头一亮,像一小片冷光
张大爷把钥匙、零钱、老花镜一股脑儿往柜台上放,布袋翻空仍不安,脚步稍微一挪近安检门,刺耳的报警又续上了尾音
警报不间断地响,像没完没了的门铃,逼得人心里直跳
更扎心的是,没人提出“先把门断电看看”
空气里是尴尬和疑心的混合气味
张大爷脸色由红转白,手在衣襟上顿了顿,最终一咬牙开始脱:外套、毛衣、衬衫,一层层叠在收银台边,最后剩下贴身内衣裤
他盯着店员问:“你看,有东西吗?”
店员翻了翻衣服,见无未付款商品,只丢下一句“算了,你走吧”
一句“算了”,到底算了谁,谁又该说句“对不起”?
换句话说,真正的“元凶”还没揪出来
有人让女店员空手过门试试,结果警报依旧不留情面
客人里有人拨了报警电话,派出所民警到了,现场把设备看了个遍
警方现场认定是安检门老化导致误报,张大爷不存在偷拿行为
接着,事情上了网
视频里老人脱到只剩内衣裤的画面刺眼,评论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老人
11月11日,派出所发通报说,超市未强制搜身,老人系情绪激动自行脱衣
但不少网友认为,围观不阻止、默认“自证清白”,也是一种变相逼迫
这点有争议,多位知情者反映当时气氛紧张,谁都不愿背“误放走偷东西的人”的锅
从法理看通报站得住脚,但在人情上,总让人觉得还差一句安慰与体谅
该不该让顾客当众脱衣?
答案其实不复杂
超市员工没有执法权,更没有让顾客当众脱衣自证的权力
根据民法典相关条款,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遭人格侮辱可要求精神损失赔偿
说白了,怀疑可以,但方式很重要
哪怕顾客愿意配合,也该有人站出来,提供相对私密的核查空间,而不是把人推到众目睽睽之下
这不是第一次
2020年,成都有位女性顾客也因安检门报警在公开区域脱到只剩内裤,最后同样证实设备误报
不同的是,那次大卖场的处置被律师直言侵犯人格权,而这次是社区小超市、老设备、老顾客、老问题
相似画面重复出现,说明行业的流程仍有空档,很多一线员工对顾客权利的边界还不熟悉
事发后,镇政府介入
老板鲍某承认设备确实老化,员工处置不当
双方达成和解,超市向张大爷赔礼道歉并赔偿150元,同时完成安检设备检修
有业内人士提到,中小门店常年忽视设备维护,直到闹出事才想到“换电池、调灵敏度”
镇政府表示将对辖区商户开展服务规范排查,这一步很关键,别只停在文件上
更扎心的是,网上有人把鲍某的信息翻了个遍,门店照片也跟着流传
关于这些内容是否构成过度网暴,尚未证实,提醒大家按住手指,别让另一种不当伤害循环上演
我们关注责任,但也要给改错的空间;
把人肉当正义,往往会把问题引向歧路
回到现场,最刺痛人的不是那声警报,是一个六旬人把尊严摆在台面上的那一刻
他用脱衣这种极端的方式换来清白,这份“清白”来得太费劲,也太不该
我始终觉得,真正考验一家店的,不是收银速度,而是临场判断与对人的体面
当设备和流程出错时,谁能第一时间把“人”的感觉放在前面,就是一家店的“专业”
说白了,商户要做的并不复杂
定期检修设备、设立私密核查点、培训员工如何表达怀疑与如何止损尴尬,都是基本功
出现误报,先排查设备,再请顾客稍等,别把怀疑直接落在人的身上
同时,给员工一套明确流程,告诉他们什么是“边界”,什么是“体面”
顾客的尊严,和店的口碑,其实绑在一起
时间线还在向后走
11月12日至13日,网上对门店和老板的议论持续发酵,设备已修好,店里恢复营业,菜价照旧
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镇上的服务规范排查能否落地、门店是否公布员工培训计划、行业是否推出安检设备与纠纷处置指引
这些看似“慢工”,却是避免下一次尴尬的要紧活
这起事儿提醒我们:法理给边界,人情给温度,二者都不能缺
如果只靠“通报”而无“安抚”,公众就会把不满投到评论区;
如果只讲“体面”而无流程,一线员工又容易慌乱误判
最好的结果,是让每位顾客都能体面地进出,让每位员工都有章可循
愿下一次,响起的不是警报,而是有人及时说出的那句:“先别急,我们一起把设备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