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健康越冬,保暖第一位,饮食要科学
发布时间:2024-11-07 09:13 浏览量:14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一年里最后一个季节——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意为建始,标志着寒冷冬季的正式开始。冬,意为终,表示万物收藏。
立冬节气,天地之气闭藏,自然界万物蛰伏,生机内藏,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潜藏于内。此时,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养身体,对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都很重要。从立冬起,养生应遵守敛阴护阳的原则。面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事情一是保暖,二是科学饮食
一说冬天来了,不自觉的就觉得冷了。其实最近几天连续降温,在北京晨起已经很明显能感觉到寒气刺骨了。不过早晚虽然冷了,白天的温度还算宜人,因此穿着上,衣着不要过少过薄,也不要过多过厚。
衣着过少过薄,不用说,着凉感冒就不远了。而且即便没有感冒,长期处在寒冷的环境中,容易损耗人体阳气,对健康不利。而若衣着过多过厚、或逢室温过高,则易令人体燥热出汗,导致人体津液受损,同时阳气会随着汗液散失,与冬季养生潜阳养阴的原则相违背,同样不利于健康。且此时汗毛孔作为人体防御外邪的城墙上的大门,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很容易导致寒邪入侵,引发疾病。
所以,冬日保暖,也是有技巧的。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一般维持在18-22摄氏度之间比较合适。过低损耗人体阳气,过高容易导致出汗,抵抗力下降。当我们身着的衣物厚度等同于“外出衣着去掉外套”的穿着厚度时,在屋里不觉寒冷亦不出汗的室温是较为合适的。
不论室内外,躯干部位衣物应该是相应厚一层的,建议多一件背心或是马甲。外出时早晚温差依然很大,宜“薄衣多层”,多穿几层薄一些的衣服,方便根据温度调整衣物厚度,同时方便携带。
“民以食为天”,一说养生,很多人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吃。尤其冬季又被称之为进补的最佳时节,大家更是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不过冬季进补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首先我们还是要注重日常饮食的调养。
冬日里饮食要遵循少食生冷的原则,但也不宜过食燥热之物,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滋润,同时具有较高能量及营养价值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乌鸡、鲫鱼、豆浆、牛奶,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如多吃萝卜、青菜等,以达到饮食均衡。
民间有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冬季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此时人体阳气壅在体内,人们又习惯进补,相对活动较少,中医有言“气有余便是火”,过多的阳气积聚在人体内,就会导致容易产生痰热。此时不妨适当吃些大白萝卜,白萝卜具有清热化痰、梳理气机、消积除胀的作用,正可以应对此问题,可以说是冬季养生的佳品。
今天一早,有小伙伴说,我怎么觉得北京什么节庆都吃饺子。确实,饺子这事,尤其是冬天吃的多,立冬吃饺子更是多地的风俗。
但立冬的饺子馅也是有讲究的。北京人最喜欢的饺子大约都是韭菜、茴香等馅料,取其温阳之效,能温通阳气,在冬季阳气闭塞的情况下,适当的食用是对身体有益处的。但若是本就火盛的人群或是阴虚津液不足的人,却是不适合食用的。此类人群可以选择猪肉白菜或是白萝卜馅的饺子更为合适。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饺子等带馅的食物,因为馅料的汤汁会将饺子皮内侧的淀粉糊化,令像熬浆糊一样变得松软粘稠,很容易被消化,导致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升高、胃酸加重,因此有相关疾病的朋友庆祝的同时还是要谨慎食用。
冬季人体生理特点趋于内敛、闭藏。此时没有了夏季的温热,汗出减少,代谢减缓,人体气血津液耗散减少,因此被大家认为是更有利于补虚。不过补虚这件事,却并不像口头说说那么简单。
有不少朋友可能都尝试过冬季进补,其中也有不少人会叹气:“真补不了,吃口牛肉都上火,别提进补的事了”。
还有些朋友表示:“补了好像也没啥感觉,真的有用么?”
其实冬季进补这件事,也是要根据个人身体素质来判断是否适宜的。
像前面提到补了就上火的情况,其实并不一定不虚,但肯定是补的不得当,不对证。不需要补的地方补了,就会造成过剩而生火。
比如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肾气衰败,气血相对不足。冬季可以适当的补补气血,益益肾气。像黑芝麻、黑豆、杜仲、枸杞子、山药、桂圆、大枣、莲子等平补之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中是砥柱,家庭里也是主心骨,正是压力大的时候,容易肝郁气滞。此类人在补益时多需平补,的同时还应兼顾理气通利,上述平补之品的基础上,白萝卜就是很好的搭档。
再如小儿,正在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脏腑娇嫩,发育不完善,体质易虚易实变化较快,且通常饮食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因此孩童若要在冬季补益,应着重健脾胃,如大麦茶、炒米、大枣、薏仁、山药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些常年夜班的朋友,精血亏损最为严重,冬季就更适宜滋养肾精,煮碗莲藕排骨汤、枸杞山药粥等,补充劳损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这里还是推荐大家避免熬夜更好。
说起来,这冬日里进补,还真不能随便补,羊蝎子、羊肉汤一类,确实不是人人皆能吃。还是那句老话,让专业的中医师来指导一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