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脾胃失调频发,小病缠身,这个冬天这样调!三个方法老少皆宜
发布时间:2024-12-04 10:56 浏览量:32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脏腑的和谐与平衡是健康之本。然而,当外界环境或内在情绪等因素干扰了这种平衡,便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最近诊中的患者,多数因为季节变化,身体会出现一些问题。半月前,退休外出散步的李女士未做好保暖措施,回家后便开始咳嗽,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随后逐渐出现咳痰,痰色白而稀。
辨证为寒郁伤肺,寒邪入肺,肺气宣降失常。开方小青龙汤加减,主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同时嘱咐她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寒邪的排出。经过10天的调理,身体已无大碍。
冬天天寒地冻的,病就容易找上门,尤其是北方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容易出现咳嗽、流鼻涕、胸口闷、胃胀腹胀,而且有的人会干什么都没劲,提不起兴趣。俗话说,“寒郁伤肺,气郁伤肝,湿郁伤脾”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针对三种情况,我们中医都会用什么方剂调理患者呢,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寒郁伤肺
《黄帝内经》有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意指寒冷的气候或冷饮都会损伤肺气。
症状:寒邪入肺,初期表现为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咳痰,痰色白而稀。同时,患者会有发热与怕冷的症状,初期可能仅有轻微发热,但常伴有明显的恶寒。此外,还会出现头痛、身体疼痛、咽喉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治疗:调理寒郁伤肺,关键在于温肺散寒。小青龙汤是中医解表方剂,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适用于外寒里饮引起的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等症状。此外,还可以通过艾灸肺俞穴、风门穴等穴位,达到温经散寒的效果。
气郁伤肝
肝主疏泄,负责调畅一身气机。当情志不畅,如长期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时,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伤及肝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意指肝气郁结需用疏达之法治疗。
症状:肝气郁结,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或急躁易怒,伴有胸闷气短、胸胁胀满、腹胀、打嗝反酸等症状。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治疗:调理气郁伤肝,宜疏肝解郁。逍遥散是中医经典方剂,由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等六味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中的功效。此外,柴胡舒肝丸也是疏肝理气的良药。在生活方式上,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湿郁伤脾
脾喜燥恶湿,当体内湿气过重时,脾脏会首先受到影响。《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指湿气导致的肿胀等症状,都与脾脏功能失调有关。
症状:湿气困脾,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容易胃胀腹胀、四肢困重、身体乏力、头脑昏沉、嗜睡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咳痰吐痰、舌淡白、舌体胖大有齿痕等表现。
治疗:调理湿郁伤脾,需健脾祛湿。平胃散是中药中常用的祛湿剂,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功效。参苓白术散也是健脾祛湿的良方,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症状。在饮食上,应多食用玉米、南瓜、鲫鱼、冬瓜等具有健脾利水作用的食物。
冬天容易小病不断,大家注意保暖、调节情志、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