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藏活蛇内衣偷渡濒危动物,海关仪器报警却难阻灰色交易链…

发布时间:2025-07-30 08:26  浏览量:4

女子藏活蛇内衣偷渡濒危动物,海关仪器报警却难阻灰色交易链,黑市利润催生人体运输新方式。

7月14日,某机场海关安检处发现一名女性旅客体内温度异常。工作人员在其内衣夹层中找到四条蜷缩的活体蛇,经专家确认为非洲球蟒,属于国际保护名录中的濒危物种。该女子未能提供任何合法运输证明,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这起案件揭开了生物走私的隐蔽手法。不同于以往行李箱夹带,犯罪分子将蛇紧密捆扎在人体贴身衣物中,利用鳞片隔热特性躲避X光检测。海关人员透露,这类走私常通过体温监测仪的温度异常触发警报,但具体拦截成功率不足三成。

涉案球蟒原产西非雨林,因独特斑纹成为非法宠物市场的热门商品。据国际组织统计,每年超百万条球蟒被盗猎,其中八成通过人体或小型包裹走私。这些蛇类往往被伪造驯养证明,最终流入国内外爱好者手中。

尽管我国严格执行濒危物种保护法,但现行法律主要针对交易环节处罚。若想追究走私者责任,需同时证明其主观故意和物种来源,导致实际判罚多以警告或小额罚款了结。多名执法人员反映,这类犯罪取证成本远高于违法收益,形成监管僵局。

暗网论坛时常出现球蟒走私信息,价格从数百到数千美元不等。部分卖家配套提供“驯养指南”与虚假证件,形成完整服务链条。有从业人员透露,一条幼年球蟒从盗猎到出手,中间商可赚取七倍以上利润。

面对升级的犯罪手段,海关已在试点新型体温追踪系统。该设备能识别非人体组织的温度波动,配合AI分析异常行为模式。东南亚某口岸试运行期间,成功拦截类似案件12起,查获受保护动物47条。

专家建议将走私成本与生态修复费用挂钩,但具体补偿标准尚未出台。目前被查扣的球蟒已被送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红外监控观察其健康状况。未来这些蛇可能用于人工繁育或放归原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