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身不露,保暖有侧重,饮食宜轻润,按摩可强身
发布时间:2025-09-04 13:38 浏览量:1
过两天便是白露了。白露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秋时节的来临。
白露节气前后,清晨早起,我们可以在地面和植物的叶子上看到凝结的露珠。白露因此而得名。
秋日的节气中白露→寒露→霜降,均是描述自然界水液形态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代表的是自然界火力逐渐不足,不能温化水液,水液由水汽凝聚成型,进一步凝结成固态的变化过程。
再简单点说,就是天气逐渐冷了,地气逐渐凉了,不能再随便“秋冻”了,需要保暖了。
老话说:“白露身不露”,就是在提醒我们,白露节气,衣着不能再赤膊露体了,以免寒气伤身,诱发疾病。
天气转凉,保暖一定是要提上日程的。
秋日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所以保暖,也不能是像冬天一样全副武装,避免出大汗损伤津液。而是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疾病等特征,有侧重的保暖。
由于夏日气候炎热,大多数人入秋后都处于轻度虚损状态,抗病能力较弱,应注重颈部、背部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侵袭,诱发颈椎病、感冒等问题。
若是夏日里贪凉,人体湿气较重,就要着重躯干、臀部、足部的保暖,避免寒凉侵入脏腑,与残留的暑湿勾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若是原本就有腰、膝关节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腰、臀、腿、足部的保暖等,避免受寒导致气血不通,加重关节疾患。
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秋日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风多,所以保暖的基础上,防风也是很重要的。内层的衣物应该是保暖透气,最外层的衣物则一定要是致密防风的。
都说秋季饮食应该少辛增酸,主要是因为辛味能发散,不利于人体气血内敛及津液的保护;而酸味可以收敛肺气,对应秋日阳气内敛的特点,更为适宜。
除了酸味以外,秋日里润燥,还可以适当配合甘甜的食物。甘味的食物大多能补。甘与酸联手,能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的效果。
仲秋时节,已经可以开始轻润。为什么说是“轻”润呢?
如果您此前生活习惯良好,脾胃功能未受损,那么秋日里可以适当的食用润燥的食物,减轻秋燥的影响。
但现如今物质丰富,很多人夏日贪凉,湿气较重,甚至导致脾胃功能受损,那么润燥这件事就一定要把握“轻”、“少”的原则,避免过度滋润加重了脾胃的负担,得不偿失。
其实除了一些确实阴虚体质的朋友以外,大多数人秋日不必大量使用润燥的食物。比如蜂蜜、银耳、水果、酸奶、海参等著名的、特别滋润的食物,其实是不适宜大量长时间使用的。若是有干燥的症状,不妨适当的加一些莲藕、山药、百合、芝麻、花生、糯米等轻润之物,没有干燥症状则正常饮食即可。
按摩是以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状况,达到治疗或保健目的的方法。
徐大夫在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两组秋日里适合的按摩方法。
一可以摩腹(环绕肚脐,包括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配合按揉足三里(小腿外侧,外膝眼下方四指宽处),帮助夏日受损的脾胃恢复正常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增强脏腑的抗病能力,减少寒气、饮食不节等问题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二可以按揉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配合合谷穴(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可以清肺热,利咽喉,改善鼻周供血,促进鼻腔内的黏液分泌增加,从而保持鼻腔的湿润,缓解秋燥引起的鼻腔不适。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按摩2-3次
白露了,季节变换易生病,多一点细心,多一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