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养生|“穿对衣”注重保暖和透气,进补要“平补温补”,居家需通风保湿

发布时间:2025-11-22 16:16  浏览量:2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Br0oEw7F

经历了“漫长长长长长长”的夏天和“短暂”的秋天,这几天,气温一夜之间跌至个位数,上海迎来了寒意。此时,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也悄然而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沈融主任医师说,小雪时节,自然界阳气潜藏,阴气渐盛,市民养生也应顺应天时,做好御寒保暖,做到敛阴护阳。

衣:温润防寒,护住关键

小雪时节,寒气袭人,“穿对衣”是防病养生的第一道防线。沈融提醒,市民穿衣虽要避寒就温,但不能一味求厚,而是要注重保暖性和透气性的平衡。注意重点保护颈、腰、脚三处。

由于天气转冷,晚上也可以用热水泡脚驱寒暖身、提升阳气,但要当心水温过高避免低温烫伤。

有效的保暖可以很好地预防感冒、流感、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以及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的加重。由于骤然的温度变化易引发血管收缩出现血压波动,因此早晚出门时,也请记得一定戴好帽子和围巾。

此外,天气预报提示气温还会有小范围的波动,市民要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食:温补益肾,清润内守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沈融提醒,小雪时节不宜大补特补,而应平补温补,重在滋养肾气,润燥养阴。饮食应增苦少咸,少食咸味食品,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如芹菜、莴笋、苦菊等,以助心阳,抗御过亢的肾水。

由于天气确实冷了,温性的食物当然也可以适量食用以助阳气,羊肉、牛肉、鸡肉、韭菜、核桃、桂圆等就有温中助阳的作用;但要注意搭配萝卜、白菜等蔬菜,防止燥热内生,也可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的红薯、山药、土豆、苹果、橘子等,既提供热量,又能增加纤维素润肠通便防燥。

沈融给市民朋友推荐一道小雪养生菜:杜仲核桃煲猪腰,非常适合容易腰膝酸软、肾虚耳鸣的人群。首先准备食材:猪腰1对,核桃仁50克,杜仲10克,枸杞1小把,生姜、料酒、盐适量。做法是将猪腰对半切开,剔除内部白色筋膜,切花刀后用料酒和姜片腌制片刻后焯水。将杜仲洗净,核桃仁用开水泡一下后去皮。然后将所有食材(除枸杞和盐外)放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小时。最后在出锅前10分钟加入枸杞,加盐调味。此汤补而不燥,温而不腻,能驱散寒冷、温暖身心,是小雪节气餐桌上的养生优选。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p0Br322wFi

新华社图表,2025年11月22日迎来小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古人将小雪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在此时节,彩虹不再出现,天之阳气上升,地之阴气下降,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新华社发 王斌 作

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沈融说,冬季的起居作息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特点。做到早睡晚起——晚上要早点睡觉,以养护阳气;早晨要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以躲避严寒。市民们确保拥有充足的睡眠,让阳气得到潜藏,让阴精能够积蓄。

此外,居家也需通风保湿,谨防“暖气病”。由于冬季室内多用空调、暖气,空气干燥且不流通,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大家记得在白天气温相对高的时间段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上放湿毛巾,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

行:适度运动,动静结合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但冬季运动有讲究。沈融建议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9—10时或下午3—4时,此时阳光充足,气温相对较高,不易受寒。运动以轻缓的为宜,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尚未出汗为度,避免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免得阳气外泄太过;运动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避开大风、寒冷、雨雪环境。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并有效改善冬季情绪低落的问题。

另外,沈融推荐市民每天花几分钟按摩涌泉穴来起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市民用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双侧各5分钟,以感到酸、麻、胀为度。涌泉穴作为肾经的起始穴,被誉为“人体的暖气开关”,经常按摩可滋补肾阴、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对缓解手脚冰凉、失眠、头晕、耳鸣等有着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