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寒保暖,中医提醒重点护好这五处
发布时间:2025-11-26 06:36 浏览量:1
冬季寒邪肆虐,人体易受风寒侵袭而引发疾病。中医认为,人体有五处关键部位需重点防护,以顺应“闭藏”之性,固护阳气,增强抗病能力。
头部为“诸阳之会”,汇聚人体诸阳经脉,是阳气最旺盛的部位。冬季若头部受寒,寒邪易直中经络,引发头痛、感冒、鼻炎,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头为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外出时务必佩戴帽子,尤其选择能盖住前额的款式,避免冷风直吹。晨起梳头百余次,可疏通头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使阳气升发。
背部是督脉循行之处,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调节阳经气血运行。背部受寒,风寒之邪易通过膀胱经侵入脏腑,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咳嗽、腰背疼痛,甚至加重旧疾。冬季可穿立领装或加披背心,夜间起床时披衣防寒。天气晴好时,晒背20分钟,让阳光直射背部,温煦督脉,可提升阳气,增强抗寒能力。
腰部为肾之府,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腰部受寒,寒湿内侵,易损伤肾阳,导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冬季穿衣需护好腰部,避免穿低腰裤或露脐装。睡前双手搓热后按摩腰部,或按揉肾俞穴,可温补肾阳,疏通带脉,强壮腰脊。
膝关节因脂肪层薄、血液供应少,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冬季膝关节受寒,易引发风湿性关节炎,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外出时佩戴护膝,选择保暖性好的长裤,避免久坐久站。睡前用热毛巾敷膝关节,或按摩血海、梁丘等穴位,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不适。
足部为“第二心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均起于此,且远离心脏,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冬季足部受寒,寒邪易沿经络上侵,引发感冒、腹痛、女性痛经等问题。每日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20分钟,泡后按摩涌泉穴,可温通经络,改善睡眠。选择保暖性好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防止寒从足下生。
冬季防寒保暖,需从这五处关键部位入手,顺应自然规律,固护阳气,方能健康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