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脚不露,艾灸病不来!艾灸这4穴,养阴御寒、补肾固元~
发布时间:2024-10-10 16:54 浏览量:13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介绍,“寒露脚不露”的意思是,寒凉已经显露了,足部要注意保暖。
他提醒三类人群:一是体质偏寒,平时怕冷且容易感冒的易感综合征人群;二是经常痛经的女性,痛经时候有肚子凉、腰凉的症状,要额外注意足部保暖;第三类是老年人群体,老年人本身阳气就不足,特别容易感寒,感寒最容易从脚开始,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脚。
仝小林建议“胃寒”的人群平常可多食“炮姜”,全身怕冷可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或晚上睡前用暖水袋焐肚子、腰、腿。另外还可用麻黄、桂枝等温经散寒的中药泡脚或泡澡。
寒露节气,常艾灸好处多
寒露也是艾灸的好时节,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更多。这时候也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既要让阳气收敛,又要滋养阴津,气血才能正常运行。
好处一
|预防疾病
寒露过后,容易复发的病症有:感冒、哮喘、胃寒、心脑血管病等问题。这时一定要预防“胃寒”,因为胃为火炉,害怕“冷、寒、湿”;一旦胃受寒冷,最终全身受损!
好处二
|温补阳气
艾灸一般对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到了秋天,天气逐渐转凉,很多风湿虚寒的疾病人群会出现腰腿疼痛症状,而在寒露时节做艾灸能够起到温补阳气、祛湿除湿的效果,从而能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所引起的腰腿疼痛。
好处三
|拔毒泻热
艾灸时可以以热饮热将体内的热气以及寒气排出体外,并且还能够对机体功能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从而能够缓解疮疡久溃不愈、寒性疔肿等症状。
寒露时节艾灸4穴,养阴御寒
01
神阙穴:
艾灸神阙穴可以起到振奋体内阳气、温通经络、预防感冒的作用。神阙穴在上腹部,脐中。操作时,取一块生姜切成薄片,先在肚脐撒少量盐,然后把姜片贴在上面,将艾条点燃,悬于肚脐之上,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以感到热度而不烫伤皮肤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肚脐有微微热感为佳。
02
关元穴:
艾灸关元穴可温通经络、补益阳气,增强体质。关元穴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即肚脐下4横指处。灸时感觉温热即可,若觉口干舌燥则已伤阴,不宜再灸。
03
足三里穴: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可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艾条温度不宜过高,使局部皮肤微发红即可,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坚持2~3个月,就可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04
照海穴:
照海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具有滋肾养阴、清热利咽、通调三焦的作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照海穴为“漏阴”,就是说如果不注意利用这个穴位,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因此照海穴是滋阴大穴,寒露节气要艾灸这个穴位。
艾灸的3个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
艾灸期间,可能会出现疲惫、头晕、乏力、耳鸣等症状,此现象多属于正常现象,需要进行适当休息,多数可在休息后得到缓解。但也要避免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全身血液流通较慢,不利于机体恢复。
2.避免受风
在艾灸后需要避免受到冷风刺激,避免吹冷风空调,要注意保暖,因为艾灸主要具有温经通络的功效,可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毛孔张开,如果受到冷风影响,可能影响效果,严重的可能导致感冒,同时可加重原有病情。
3.禁止冷水刺激
由于经过艾灸的烘烤或熏蒸,毛孔打开,此时不可立刻使用冷水进行冲洗局部或全身,所以建议皮肤表面温度正常后再进行沐浴,并增添衣物加强保暖,否则容易感染风寒。沐浴时避免对局部进行揉搓,或使用较为刺激的洗护用品,以免对局部产生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