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明日二月十三,大家牢记:1不沾、2要走、3不带、4要吃
发布时间:2025-03-11 08:45 浏览量:12
导语:不是迷信!明日二月十三,大家牢记:1不沾、2要走、3不带、4要吃!
“九九数来无可数,都将犁把去耕田”。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来到了农历二月中旬,明日是3月12日,这天恰好是“出九日”。
出九日,指的是过了“数九寒天”的第一天,出九后,虽然北方地区的气温还在上升,但整体还是比较冷的,人们仍需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以免感染风寒;而此时的南方地区多阴雨天气,由于冷空气频繁来袭,气温波动较大,导致南方地区难以迅速进入春季。
今年的出九九不一般,恰好与“植树节”在同一天。农历二月十三日这天是从冬至日数起的第八十二天,刚好位于数九过后的第一天,而这天的阳历时间3月12日,也是“植树节”,这是比较特殊的一点。
出九日,也是农民们要开始忙碌的时候,关于出九日,我们的老祖宗们留下了很多农谚,毕竟此时的天气情况影响着庄稼的生长,例如:“出九寒不消,春寒农夫愁”,意思是说,如果出九后天气比较寒冷,那么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会有倒春寒,庄稼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农民会感到发愁;除此之外,还有农谚“九尽花不开,遍地起新坟”,如果九九结束时仍然没有花开,古人认为这也不是一种好情况,百姓们该为填饱肚子而发愁,这直接表明了庄稼的收成不好。
出九九后,我们的生活作息方面也要多注意,不是迷信!明日二月十三,大家牢记:1不沾、2要走、3不带、4要吃!看看关于这天的讲究有哪些。
老话说:“出九不沾凉,一年倍健康”。此话意在告诫我们,出九后不要沾凉水。
《黄帝内经》中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出九九正值春季,此时人体内阳气生发,身体就如同初醒的大地,需要温煦和滋养。而凉水比较阴寒,与春季生发的阳气相悖。如果太频繁的接触凉水,容易导致寒气入侵体内,损伤阳气,不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提醒您,即使感到天气转暖,身体较热,凉水等寒冷之物也要尽量少沾,身体的健康在于一朝一夕的养护,对于不沾凉水这件事也要多注意一下。
农历二月十三正处于惊蛰节气,此时气温回升,春雷乍动,梅花、桃花、樱桃花等开始绽放,暗香浮动,一片生机盎然,出去走一走,欣赏下美丽的风景,不仅能让身体得到锻炼,还能让心灵得到洗礼。借此呼吸下新鲜空气,感受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也会愉悦许多。
此外,从传统文化方面来看,春季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出去散步,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能让人心胸开阔,缓解因为冬季闭藏而产生的抑郁情绪,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身体免疫力会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农历二月十三是植树节,这天一些人会去森林种下一棵棵树,为地球增添一抹绿色,建议您,在这天,最好不要带火种进森林。
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春季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此时气温回升,降水也不是很多,森林里的枯枝落叶变得非常干燥,一个小小的火种,都可能引发一场火灾,一旦火势蔓延,后果不敢想象,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建议您,农历二月十三这天,去往森林的时候,最好不要带火种,防患于未然,以免好心办坏事,那就得不偿失了。
老话说:“出九九,阳气升,食莴笋,养身心。”这句话道出了春季时令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此时正是吃莴笋的好时机。
莴笋,是春季的时令蔬菜,有“春天菜王”之称,鲜嫩十足,鲜美爽脆,深受人们喜欢,此外,莴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为身体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增强人的免疫力。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其味甘性寒,利膈下气,化热消痰。”这也证明了莴笋在春季养生的重要性。
莴笋的吃法多样,不论凉拌、清炒,还是炖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凉拌推荐:凉拌莴笋
莴笋去皮洗净,切成细丝。
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莴笋丝焯水2-3分钟,捞出过凉水,沥干水分。
将莴笋丝放入碗中,加入蒜末、辣椒油、生抽、醋、白糖、盐、香油拌匀。
最后撒上葱花和香菜段即可食用。
炒制推荐:莴笋炒腊肉
莴笋去皮洗净,切成薄片。腊肉用温水洗净,切成薄片。
锅里烧水,水开后放入莴笋焯水2-3分钟,捞出沥干水分。
锅中放油,油热后放入腊肉片煸炒出油。
加入蒜末、干辣椒段(可选)爆香。放入莴笋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盐、生抽调味。
炒至莴笋断生,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总结:不是迷信!明日二月十三,大家牢记:1不沾、2要走、3不带、4要吃!这些讲究你都了解了吗?
明日出九九,在评论区留下一句:“吉祥如意,顺利安康”为自己和家人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