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做好保暖就是保命

发布时间:2025-10-11 17:45  浏览量:1

近日,一项覆盖全国百万患者的研究为冬季心血管健康敲响了警钟。2024年10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气温较低时,冠脉非阻塞性心梗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这项涉及100万余例患者的数据分析揭示,低温对心血管的威胁具有持续性——经历寒冷后的一周内,心梗发病风险都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为何寒冷成“心脏杀手”?

研究表明,低温会激活人体交感神经,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血管收缩: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

血液变化: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液粘稠度增加

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水平上升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风险并非即时显现,而是在暴露于低温环境后的第2天开始上升,持续至第7天。这意味着经历寒潮后的一周内,都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这三类人最危险!

研究特别指出,以下人群在寒冷天气中面临更大风险:

老年人(≥75岁):体温调节功能减退,血管弹性变差

女性患者: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

南方居民: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偏瘦人群(BMI

保命关键:做好这两件事

重点保暖头部 - 戴帽子

头部作为“诸阳之会”,散热量占全身的30%。戴帽子不仅能防止热量流失,还能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血管收缩。

调整晨练时间 - 别太早

《欧洲心脏杂志》的述评指出,早晨是心梗、脑梗的高发时段。亚洲人特有的“清晨高血压”现象,加上低温刺激,使得清晨锻炼风险倍增。建议等日出后、气温回升再进行户外活动。

中医教你平安过冬6大要诀

保暖有序,护好两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福医生强调:“头为诸阳之会,脚离心脏最远,冬季保暖首重这两头。”出门务必戴帽、穿暖足部,避免阳气外泄。

洗澡先暖脚,给血管适应期

解放军305医院赵津京医生建议:“寒冷天气洗澡,先用热水冲脚部1-2分钟,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淋湿身体。”这样能让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适应时间,避免意外发生。

防跌倒,先热身再出门

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建民主任提醒:“老年人出门前应在室内做好热身,待肌肉关节放松后再外出。”可简单活动手腕、脚踝,做5分钟伸展运动。

穿衣遵循“内贴中松外收口”

内层:选择柔软贴身的纯棉材质

中层:宽松的羊毛衫或抓绒衣保持干燥

外层:防风外套,并在领口、袖口、腰部处有收口设计

进补需谨慎,药食要相宜

冬季进补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服用滋补品。日常饮食可适当增加温性食物如生姜、桂圆,但切忌过量。

规律服药,勤测指标

冬季血压易波动,切不可随意停药。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特别提醒:如出现持续性胸痛、肩背放射痛、莫名出汗恶心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抓住心梗救治的“黄金120分钟”,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寒冬虽至,健康可守。记住这些防护要点,让我们安心度过每一个寒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