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与健康】春捂,应该怎么“捂”?
发布时间:2025-03-12 15:56 浏览量:12
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回暖,人们也纷纷脱下厚重的冬装,换上轻盈的春衣。然而,在这乍暖还寒的春季,如何科学保暖却是一门不小的学问。民间有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话蕴含着深厚的养生智慧。今天,来自河北大学附属邯郸明仁医院的护理专家,将为我们深入解读“春捂”的种种讲究。
选对“春捂”时机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但冷暖空气频繁交锋,导致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大,是“春捂”的重要信号。早春时节,白天温度可能升到十几度,夜晚却可能降至个位数。此时过早减衣,容易着凉感冒。一般来说,从立春到春分这段时间,都需格外留意保暖,遵循“春捂”原则。
“捂”的部位有讲究
1.头部:中医认为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这里散失。春季外出时,如果遇到大风天气,戴上帽子能有效减少热量流失,保护头部经络,预防头痛、感冒等疾病。
2.颈部:颈部是人体重要通道,大椎穴便在此处。寒邪易通过颈部侵入身体,导致呼吸道疾病。因此,围围巾保持颈部温暖,是为身体筑起的一道健康屏障。
3.腹部:腹部有脾胃等重要脏器,脾胃喜暖怕寒。穿着高腰裤或用热水袋温敷腹部,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避免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腹胀等问题。
4.腰部:腰部为肾脏所在,命门穴也位于此。保护好腰部,就是守护生命的门户。
5.脚踝: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且穴位众多。每晚用热水泡脚20-30分钟,至微微出汗,可刺激脚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穿厚袜子、保暖鞋,让双脚时刻温暖。寒从脚起,捂脚同样重要。
注意增减衣物
“春捂”不是盲目捂着不放,而是要根据气温变化和自身感觉灵活调整。随着气温升高,可逐渐减少衣物,但不宜减得太快。建议先减上衣,再减裤子;先脱厚外套,再脱薄毛衣。每次减衣不宜过多,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早晚气温较低时,要及时添衣;中午气温升高,可适当少穿,但也别穿得过于单薄。
结合自身体质
不同体质的人对“春捂”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体质较弱、抵抗力差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适当延长“春捂”时间,增减衣物需更加谨慎。而体质较好、阳气充足的年轻人,在感受到温暖稳定几天后,可适度减少衣物,但不宜过早贪凉。
通讯员 赵瑞霞 张少博
- 上一篇:植一抹新绿添一分春光
- 下一篇:笑漫梗图:美人鱼的内衣就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