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到底要捂到啥时候?医生告诉你一个关键时间点
发布时间:2025-03-13 09:35 浏览量:10
“春捂秋冻”这句老话,想必大家都听过。但你知道为啥要“春捂”吗?又该捂到啥时候?别急,医生给你划重点了! 为啥要“春捂”?
春天虽然气温逐渐回升,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尤其是刚经历了一个冬天,身体还没完全适应温度的变化,这时候“捂一捂”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医认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适当保暖有助于保护阳气,避免寒气入侵,预防疾病。 捂到啥时候才算完?
医生建议,“春捂”要持续到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且昼夜温差小于8℃时。也就是说,大概要捂到清明前后。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还要看当地的气候变化。比如北方地区可能捂得更久一些,而南方地区可能提前结束。 “春捂”可不是随便多穿两件 很多人以为“春捂”就是多穿点衣服,其实不然。
医生提醒,“春捂”讲究的是“适度”,而不是“过度”。穿得太多,反而容易出汗,风一吹更容易着凉。那么,怎么穿才科学呢?
1. 分层穿衣:春天早晚温差大,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穿吸汗的衣物,中层保暖,外层防风。这样可以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2. 重点保暖部位:中医认为,背部、腹部和脚部是保暖的重点。背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腹部是脾胃所在,脚部则是寒气容易入侵的部位。所以,这些地方一定要捂好。
3. 避免“捂过头”:如果气温已经稳定在15℃以上,或者你感觉身体已经适应了春天的温度,那就没必要再捂了。过度保暖反而会影响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总结 “春捂”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但也要讲究科学方法。捂到气温稳定在15℃以上,昼夜温差小于8℃时,大概就是清明前后。穿衣要适度,重点保暖背、腹、脚,避免过度保暖。这样,你才能健康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所以,别急着脱掉你的外套,春天的“小脾气”还没完全过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