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病九寒!医生忠告:老年人的3个身体部位最易受寒,要做好保暖
发布时间:2025-03-20 17:11 浏览量:6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常常和寒冷有关。大家听过“十病九寒”这句话吧?意思就是大部分老年人的身体病症,都是因为受寒引起的。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其实并不完全是。老年人身体逐渐变得脆弱,各种抵抗力都在下降,寒冷对他们的影响特别大。
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恰恰是最容易受寒的。
你或许会觉得温暖的衣物能抵御大部分寒气,但其实,还有一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身体部位,正是受寒的高危区域。
今天,我作为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医生,就来和大家聊聊,哪些身体部位最容易受寒,以及如何避免寒冷的侵害。
很多人都知道关节炎常常伴随着寒冷天气的到来,尤其是老年人。尤其是手腕和脚踝这样的部位,经常被忽视。
记得曾经有一位老年患者,退休后常常喜欢早晨出去遛弯,但总是忘记戴手套和穿长袖的衣服。她一开始只是觉得手腕微微凉,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可逐渐地,手腕的关节开始出现疼痛,活动时也会感到卡顿。后来检查发现,原来是因为寒冷刺激了她的手腕部位的关节,诱发了炎症,导致了关节炎的症状。
其实,手腕和脚踝这两个部位特别容易在寒冷中受到影响。
我们知道,老年人骨骼和肌肉的活力相比年轻时下降很多,血液循环不如以前顺畅。尤其是这些关节部位,它们离心脏较远,血液流通较慢。
寒冷的环境下,血管收缩,关节部位的营养和血液供应不足,就容易引发炎症,尤其是容易出现关节痛、僵硬等问题。
有一个简单的医学道理,手腕和脚踝关节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受寒,若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尤其是在没有保暖措施的情况下,关节液会变得更加粘稠,关节摩擦增大,从而导致关节炎等慢性病的发生。
我们在医院里经常看到一些中老年患者,特别是颈部受寒后出现了一些莫名的症状,像是头晕、眼花、甚至恶心等不适。
以前碰到过一位患者,她是一位退休的老师,平时总喜欢在晨练时不戴围巾,尤其是寒冷的冬季,她觉得围巾太厚,呼吸不顺畅。
开始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有点不舒服,但直到有一天早晨晨跑完,突然开始出现头晕和轻微的恶心感,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寒冷引起了她颈部的神经受到压迫,导致了血液流通不畅,进而影响了大脑的供血。
颈部这一块是老年人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位之一。我们的脖子连接着大脑,神经、血管经过这一段。如果颈部受寒,就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寒冷的气流直接影响到颈部的血管和神经,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神经受到压迫。长此以往,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头晕、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
尤其是冬季寒风刺骨时,忽视了颈部的保暖,极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除了风寒刺激之外,寒冷天气还容易引起肌肉僵硬,导致颈椎和脊椎的活动范围受限。
如果长期不注意保护,甚至有可能引发颈椎病等老年疾病。因此,颈部的保暖绝对不能小觑。
如果你曾经在医院工作过,就一定会注意到,很多患者因为腹部受寒,导致了腹泻或者消化不良的问题。
曾经有一位常年患有胃病的老人,每到冬天就感到肚子里一阵阵疼痛,伴随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
后来通过详细检查,发现她的胃病本身就因为胃黏膜比较薄弱,而寒冷的空气又让她的腹部受到了刺激。
她没有穿保暖的衣物,肚子长时间处在寒冷的环境中,导致了胃部的血液供应受限,刺激了胃肠道的敏感区域,最终引发了胃痛和胃胀气等问题。
其实,老年人腹部受寒后,胃肠功能就容易受到直接影响。胃肠道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系统,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下,胃肠的血流量会减少,消化功能减弱。
而腹部这块区域的皮肤非常薄弱,寒气很容易透过衣物直接进入体内,刺激到腹腔内的各个脏器。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尤其是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老人,更应该做到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寒引发胃肠问题。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你试着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不穿暖和的衣服,或者坐在冰冷的地方,看看你的胃部和肠道是否会有不适感,或者是否容易消化不良。
这个实验其实反映了寒冷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所以,老年人更应该注意,在寒冷的季节里,及时穿上暖和的衣物,给腹部提供足够的保温。
这些身体部位看似不起眼,但它们却是老年人最容易受到寒冷侵害的地方。
如果忽视了这些地方的保暖,寒冷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手腕和脚踝的关节容易因寒冷引发关节炎,颈部受寒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和大脑供血,腹部受寒则可能干扰消化功能,甚至引发其他内脏疾病。
因此,老年人应该特别关注这些细节,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预防寒冷带来的健康风险。
关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闵淑慧.流动老人多维健康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4-02-15